正文

第三回:王狀元說破朝中局,唐伯虎點出心底真(13)

王陽明:龍場悟道 作者:許葆云


守仁并不認識這個人,可看他的樣子覺得有趣,正猶豫著是不是過去打個招呼,賓客中先有人走了過去,高聲說:“西涯先生是文壇巨擘,獻吉老弟是新進的翹楚,不妨也做一首,讓大家開開眼吧?!?/p>

聽這人提到“獻吉”二字,王守仁心里一動,:難道這個年輕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陜西才子李夢陽?

想不到父親還真有面子,在自己家里辦個詩會,居然把李夢陽都給請來了。

李夢陽,跟李東陽名字很像,一字之差。可這兩位,在詩文方面卻是對頭。

李夢陽是陜西慶陽人,二十一歲陜西鄉(xiāng)試中了第一名解元,既而考中進士,這年才二十七,比守仁還小一歲。這個人出了名的好喝酒,愛打架,性情孤倔,剛直狂放,才氣逼人,進京沒多久就以詩詞文章名動京師,幾與李東陽比肩。凡是在京城住著又讀過些書的,沒有不知道這一老一少“二陽”的。

不過這老少二陽并不是朋友,他們在詩文方面的看法是對立的。

中國詩歌興于魏晉,盛于唐朝,但到宋朝,因為宋人拘于理學,對詩詞的格律要求極嚴,結果詩詞漸漸失去活力,內容貧乏無趣,只追求文字華麗,這么一來,詩,就衰落了。到了明朝,詩詞的頹風比宋朝更厲害了。到最后更是演化出一種專門以湊合字數、追求漂亮、宣揚盛世、歌功頌德為主流的詩歌體裁,因為這種詩風在朝廷官員里邊特別盛行,所以被稱為“臺閣體”。而今弘治年間,君明臣直,太平盛世,這歌功頌德的“臺閣體”正合于時,更是把持了詩壇的主脈,把一切新東西都淹沒了。

這個時候,就出了個陜西才子李夢陽。

李夢陽這個人才氣極高,詩名素著。最厲害的是他把這個陳腐討厭的“臺閣體”恨之入骨,早在家鄉(xiāng)的時候就已經對著那幫專寫“臺閣體”的“老家伙”們開罵了。等到中了進士,入朝為官,更是對這個無聊透頂的“臺閣體”無日不罵,無時不罵,一邊罵,一邊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詩風,結交了一大群和他志趣相投的年輕人,大家湊到一塊兒,一邊寫詩,一邊罵人。結果詩也出了名,罵也出了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