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種說法還有另一面。雖然證據(jù)不足時我們不必放棄之前的判斷;但是必須牢記:即使是最廣為接受的科學事實,也有可能被最終證明是錯誤的。例如,科學哲學家哈索克·張(Hasok Change)①就討論過,水的沸點如何在雜質(zhì)和氣壓之外還受到盛裝容器種類的影響。顯然,很多工程師都對此了然于胸,然而大多數(shù)人對于“水的沸點是 100℃”仍深信不疑。所以,一方面我們不能隨意質(zhì)疑,推翻之前的判斷;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對于新證據(jù)持開放態(tài)度,這些新證據(jù)也許將推翻我們最堅信不疑的信念。但是,在過分的懷疑主義和過度確信之間找到平衡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重溫懷疑論有助于我們認識到,缺乏絕對的確定性是一種通則而非特例。試著挑出任何一個你較為確信的信念,然后問問自己還有哪些方面不能使你確信它一定是真的,想想哪些理由能表明它有可能是假的。這種練習或許比較費神,但它能幫助你用一種平衡的方法加強對不確定性的認識。
①原文為 Hasok Change,疑為 Hasok Chang(哈索克 .張)之誤。哈索克 .張是著名科學哲學家,主要理論為“補充科學”,此例可參見其關(guān)于“認識迭代”的研究?!g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