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傷痛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傷痛產(chǎn)生的怨恨(5)

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肯·吉莫


人類第一怕當眾講話,第二怕死亡

杰瑞·森菲爾德打趣道:“根據(jù)大多數(shù)研究,人類第一害怕的是當眾講話,第二害怕的才是死亡。死亡只排第二。感覺怎么樣?這說明對于正常人來說,如果你去參加葬禮,你最好躺在棺材里,而不是去念悼詞?!?/p>

對于當眾講話的恐懼確實十分普遍。當我們站在一群聽眾面前時,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會感到非常焦慮,其中十分之一的人發(fā)現(xiàn)這種焦慮明顯地影響到了自己的工作。而我自己也曾經(jīng)被當眾講話引起的焦慮困擾過。下面是我所經(jīng)歷的過程。

如果我預定要做一次重要的演講,每次我想到這件事的時候,都能感覺到自己胸口的緊張程度——心跳加劇、肌肉收緊。這種煩惱每次都會出現(xiàn),特別是當我打算換一個新的話題,而又沒有充分準備的時候。我想象自己不斷地清著喉嚨,笨嘴拙舌地往外吐著字詞,講著沒人會笑的笑話,還能看到觀眾由于我的表現(xiàn)而感覺到的痛苦表情。其中可能還會有某位觀眾想要幫我,這種場景確實在我身上發(fā)生過。

越想避免這種情況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越容易出現(xiàn)。

如果大家對我的感受還不清楚,可以去看一看電影《國王的演講》。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演講時的情形,幾乎就是所有害怕演講之人共同的心理特征:緊張恐懼、口干舌燥,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所以,越是努力想要抗拒內(nèi)心的緊張恐懼,內(nèi)心的緊張恐懼就越強烈。

其實,在我恐懼演講的背后是渴望受到歡迎:想要表現(xiàn)得更聰明,更有魅力,不讓觀眾感覺厭煩。我曾經(jīng)錯誤地以為,如果每一位觀眾都能認可我,我將會感到特別滿足。但是,當眾演講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目的:將有價值的信息傳達給別人。為了克服當眾講話的焦慮,我曾經(jīng)使用過的一個策略就是,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我希望傳達的現(xiàn)實信息上來。例如,如果演講的主題是腦科學,在演講過程中我就會讓自己集中精力,傳達幾個關于腦科學的有用觀點。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開來似乎確實能夠起作用。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如果我的意識里還抱有深藏的希望,試圖在觀眾面前表現(xiàn)得不那么緊張,結果,這種技巧就只能部分地解決問題。冥想教練高登斯坦曾說過:“生活產(chǎn)生于動機的最頂端?!碑斘以谡f話的時候,如果動機是不緊張,那么,在我的大腦里就會有一個小監(jiān)控器,一直在問:“你緊張嗎?你現(xiàn)在緊張嗎?”這個糾纏不休的問題喚起了我一直在努力壓制的焦慮感,而且,一旦我開始焦慮,我就會對自己的焦慮感到更加焦慮。

對于當眾講話產(chǎn)生的焦慮,唯一持續(xù)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讓焦慮隨便來吧!我們必須終止屏蔽焦慮的打算,學會并且愿意一邊顫抖著一邊講話。如果我這么做,我的焦慮很快就會退去。

甚至在演講開始之前很久,我對焦慮的樂于接受就已經(jīng)讓整個惡性循環(huán)停了下來。

如果你不想忘記一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努力去忘記陀思妥耶夫斯基年輕時曾經(jīng)考驗他的弟弟,讓他堅持“不去想一只白色的熊”,結果他的弟弟卻不斷地在想那只白色的熊。對此,他困惑不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