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在古老的中國式人性中最先打動你們的一點是,真正的中國人從不野蠻、不殘忍,也不兇惡。借用一個應(yīng)用于動物的術(shù)語,我們可以說真正的中國人是被馴化了的動物。拿中國最底層的人來說,你會發(fā)現(xiàn),與歐洲社會同樣階層的人相比,他少了一些獸性,少了一些野蠻的動物性,少了一些德國人所謂的動物野性原文為Rohheit。--譯者注,我相信你們也會贊同我。事實上,以我之見,如果用一個英文單詞概括中國式人性給你的印象,那就是“gentle”,即“溫順”之意。我所說的“溫順”并不意味著天性軟弱或者軟弱順從。已故的麥高文博士麥高文博士,D. J. Mcgowan,生平不詳。說:“中國人的溫順,不是傷心而柔弱的人的那種溫順。”其實,我所指的“溫順”是不猛烈、不苛刻、不粗野或暴虐,沒有任何刺激你的東西。在真正的中國式人性中,可以說,有著從容、冷靜、練達(dá)的特點,就像你評價一塊經(jīng)過優(yōu)良鍛造的金屬。甚至于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在身體上或者道德上的不完整,即使無法挽回,也至少會被他溫順的品格所彌補(bǔ)。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粗糙的,但粗糙中沒有粗劣。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丑陋的,但丑陋中沒有丑惡。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庸俗的,但庸俗中沒有侵略和喧嘩。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愚蠢的,但愚蠢中沒有荒謬。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狡猾的,但狡猾中沒有狠毒。我實際上想說的是,即使真正的中國人在身體、心靈和性格有缺點,也不會讓你厭惡。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真正的舊式中國人很少令人厭惡,甚至最低等的階層也是如此。
我說,中國式的人性給你的總體印象是他的溫順,溫順到無以言表的程度。在對真正的中國人身上這種無以言表的溫順品質(zhì)進(jìn)行分析時,你會發(fā)現(xiàn)它是兩種品質(zhì)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即同情心和智慧。我前面把中國式的人性比喻為被馴化的動物。那么,被馴化的動物與野生動物存在如此的不同是因為什么呢?在被馴化的動物身上,我們可以意識到某種人類特有的東西。這種區(qū)別于動物的人類特有的東西是什么呢?這就是智慧。但是被馴化動物的智慧不是一種思想智慧。它不是經(jīng)過推理得來的智慧。它也不像狐貍的聰明一樣來自本能--狐貍狡猾的智力是知道哪里可以吃到小雞。狐貍來自本能的智力是所有的動物--甚至包括野生動物在內(nèi)--都擁有的。但被馴化的動物身上具有的這種可以稱為人類智慧的東西,與狐貍的狡猾或動物的智力有很大的不同。被馴化動物的智慧不是來自推理,也不是源于本能,而是來自同情心,來自一種愛和依戀的感覺。一匹純種的阿拉伯馬能理解它的英國主人,不是因為它學(xué)過英語語法或是它有聽懂英語的本能,而是因為它熱愛它的主人。這就是我所說的人類的智慧,以區(qū)別于單純的狡猾或者動物的智力。正是因為擁有這種人類的品質(zhì)才使被馴化的動物和野生動物相區(qū)別。同樣地,我認(rèn)為,正是因為擁有同情心和真正的人類智慧,才使中國式的人性,真正的中國人具有無法言表的溫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