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跟隨程潛,后歸入中央軍,抗日戰(zhàn)爭中晉升為第14軍軍長。然戰(zhàn)場得意的他卻被為之效忠的黨國編余,上演了一出“哭陵”大戲!
第14軍的歷史不算短,比如早期的贛軍賴世璜、湘軍陳嘉佑,都做過這個軍的軍長??赡芤驗槎际请s牌,戰(zhàn)斗力都不怎么的,而且還老被李宗仁的新桂系盯著,就像看見塊肥肉一樣地直流口水。到了1931年6月,這個軍的番號給了衛(wèi)立煌,于是14軍從雜牌變成了中央軍??箲?zhàn)期間,這個軍的一半時間都在山西和日軍周旋,前面提到過在洛陽血戰(zhàn)的張世光94師,就曾經(jīng)在這個軍的編成內(nèi)。總的來說,從抗戰(zhàn)到內(nèi)戰(zhàn)這段時期內(nèi),14軍的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既無重大戰(zhàn)績,也沒有什么污點。而14軍的歷任軍長呢,除了頭兩任衛(wèi)立煌和李默庵之外,也大都不為世人所知。這回要介紹的張際鵬,即屬此列。言歸正傳,下面有請本文的主角張際鵬登場。
張際鵬,字云輝,湖南醴陵人,生于1904年。同著名將領陳明仁一樣,張際鵬起初是程潛開辦的軍政部講武學堂的學生。后來這個講武堂并入黃埔軍校,編為第6隊,這才使張際鵬有了黃埔一期的學籍。畢業(yè)后的張際鵬,先是跟著原來的校長程潛混,后來程潛垮臺了,便歸了中央軍的隊伍。在經(jīng)歷過圍剿紅軍的歷次戰(zhàn)役之后,張際鵬成為第83師的247旅少將旅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張際鵬的部隊在14軍編成內(nèi)調(diào)到山西抗擊日軍的侵略。也就是在那里,他度過了漫長的三年游擊戰(zhàn),并逐步晉升為第85師少將師長、第14軍中將軍長。自從張際鵬當上了14軍軍長后,這個軍就總被上級部門拆散使用,好在當時也沒什么大的戰(zhàn)斗,除了日思夜想地盼著自己的部隊歸建外,張際鵬也就不說什么了。
一轉眼到了1944年,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發(fā)動了一號作戰(zhàn),身在一戰(zhàn)區(qū)的張際鵬自然義不容辭地投入了所在戰(zhàn)區(qū)的戰(zhàn)斗之列。使他郁悶的是,這回14軍又被拆散了,他的94師被配屬在洛陽歸15軍指揮,本人則帶著83師和85師編入劉戡兵團。要說在整個4月的豫中戰(zhàn)場上,國軍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慘”和“潰”。張際鵬的14軍自然也難以避免這樣的丟人狀況,好在他并沒有氣餒。重整旗鼓的張際鵬指揮所部在伊川打了一個漂亮的阻擊戰(zhàn),此戰(zhàn)摧毀日軍戰(zhàn)車五輛,擊斃日軍百余,一掃上月之恥。不過豫中會戰(zhàn)后的14軍也基本上被打殘了,張際鵬本人也被調(diào)到專門用來“聊天喝茶”的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受訓”去了。
張際鵬不會想到,他為之效忠的“黨國”竟然在抗戰(zhàn)勝利之后將他編余了。要知道,在法幣貶值一跌千里的當時,張際鵬依靠手里這些少得可憐的退役金,根本無法維持生計。為了改善生活狀況,始終以“忍”字為生存原則的張際鵬爆發(fā)了。張際鵬和那些相同遭遇的編余將官一起籌劃去中山陵祭靈,希望能以這次行動引起當局的重視。作為籌備小組的五名成員之一,張際鵬與另四名成員——蔡忠笏、鐘煥全、俞遇期、湯燕生一起寫出了祭文,并在編余將官中挑選了60名年紀相對較小的“難友”,由他們攜帶武器組成“先鋒隊”,以保證行動的順利實施。
1947年7月6日上午九時正,600多名少將以上軍官身著黃呢軍服,領佩將官標識,手舉國民黨黨旗或國旗,在“先鋒隊”的護衛(wèi)下,分成三個大隊,正步走上中山陵。600多名將領排成方陣去祭陵,這個架勢可把守陵的衛(wèi)兵給嚇壞了,他們一面請示上級一面急忙關閉大門,拒絕放行?!跋蠕h隊”這時候發(fā)揮了功效,他們有的拿著手槍,有的提著沖鋒槍,當即對衛(wèi)兵展開“攻勢”。這些上了年紀的將軍,身手矯健地將衛(wèi)兵繳了械,并且沖破了大門,順利地保衛(wèi)著三個將官大隊登陵而上。
祭陵隊伍由原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丁德隆主祭,張際鵬與賀光謙、張君嵩、李模、謝遠灝、鐘煥全等一期同學站立頭排為陪祭。600余名將官隨后按照期別、年歲依次排列,在丁德隆宣讀完祭文后,全體靜默三分鐘,隨后魚貫進入靈堂瞻仰先總理。事情發(fā)展到這里,倒也算圓滿。不料在這個時候,有一位因無錢治病而去世的將領家屬在陪祭時失聲痛哭起來。這一行為刺痛了那些被迫退役的將軍們,他們?yōu)榱恕包h國”出生入死,到頭來卻落得這么一個悲慘境地,實在不公。于是,一場莊嚴肅穆的祭奠活動,轉變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哭陵!張際鵬等人傻了,他們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而當時局面也已經(jīng)失控,他們根本無法恢復秩序。干脆,他也哭吧。反正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當局該怎么辦他就怎么辦吧。
事情的結果是,張際鵬沒有受到處罰。國民黨當局在輿論的壓力下,宣布將編余軍官全部重新安置,他們有的轉為警察,有的安置到國防部掛名部員,有的送入將官班“喝茶”,還有的接受戰(zhàn)地視察官的培訓,張際鵬就這樣成了戰(zhàn)地視察組的一名組長,其經(jīng)濟來源至少是穩(wěn)定了。
1949年1月,張際鵬在長沙綏靖公署副主任李默庵的舉薦下,再次當上了第14軍軍長。原來的14軍由于在淮海戰(zhàn)場覆沒,張際鵬便以該軍殘部為基礎在常德搭起了軍部的架子。早在張際鵬服務于14軍的時候,李默庵就是他的頂頭上司——第14軍軍長。李默庵這次舉薦,一方面是扶持自己的老同學,另一方面也可借機利用李、張之間的關系多掌握一點兵權,以便爭奪湖南的實際掌控權。李默庵的算盤是不錯,可當時的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崇禧卻只對曾在四平立功但被撤職的原71軍軍長陳明仁青睞有加。于是李默庵的希望落空了,而接管部隊的陳明仁雖然剝奪了張際鵬的兵權,但看在當年同是講武學堂同學的份兒上,把他調(diào)為第1兵團副司令官,另派從71軍出來的老人——傅正模來當軍長。8月4日,第1兵團中將副司令官張際鵬的名字,被列在了長沙起義通電上面。
寫到這里,或許有人會問筆者,為什么不寫起義,而只說是列名呢?原來,張際鵬并不打算起義,甚至可以說當他的名字被列上起義通電時,他自己還被蒙在鼓里呢。反應過來的張際鵬這才知道,自己被“裹挾”了。兩天后,張際鵬得知自己的老同學兼老長官李默庵跑香港去了,于是他也找了一個機會追隨李默庵而去。
由于走得匆忙,加上自己本來就沒什么家底,抵達香港的張際鵬日子過得十分艱苦,他的孩子甚至連書都讀不起。而李默庵也是經(jīng)濟有限,無能為力。兩年后,已經(jīng)連三餐都不能保證的張際鵬終于向臺灣當局伸出了求助之手??赡苁钱斈觊L沙起義后張際鵬沒有回到部隊的緣故,他的求助被拒絕了。這時候的張際鵬真是后悔啊,不管是起義或者歸隊,任何一個選擇都能吃上飯,現(xiàn)在倒好,落得兩頭不討好。無奈之下,他只得托人給自己的一期老同學袁守謙寫了求助信,袁倒是很念舊情,加上當時他是臺灣的“國防部”次長,于是在袁的幫助下,張際鵬終于在1955年6月舉家踏上了臺灣的土地。十五年后,也就是1970年,張際鵬在臺灣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