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任祥的《傳家》/陳文茜(1)

傳家 作者:任祥


任祥,你可能熟悉,可能不熟悉的名字。她是臺北某一個圈子里公認的第一才女。有些才女有一枝好筆,有些才女有一手好廚藝,有些才女畫得一幅好畫,但任祥跨越了這一切。她有一副好嗓子,十六歲就出了兩張民歌唱片;信手拈來,折紙已成了她蟹宴里送給每位客人的贈品;香樟樹下,她親手制成一盞又一盞已然失傳的元宵燈;她搟山西人的面,包江浙人的小籠包,考證臺式鳳梨酥……???

她不只懂得花藝廚藝,每個到家里做客的客人總會收到她專為客人制作的私人刻印,她還是個不折不扣的珠寶設計師,開心的時候把Yamamoto(山本耀司)的皮包穿上中國縫、編、繡、織四種不同布料、不同女紅的花樣衣裳。

二○一○年,任祥開了一場新書發(fā)表會。年近五十,半生才華集結(jié)成一套傳家之書,分春夏秋冬四冊,外加成語諺語辭典還有幾個實用的生活資訊轉(zhuǎn)盤等。在場企業(yè)家、文化人……凡觀看者無不嘆為觀止。

許多認得任祥的人只以為她是當年最著名的青衣顧正秋與前省財政廳長任顯群的女兒,或者臺灣最著名建筑師姚仁喜的太太。任祥的媽媽顧正秋寫起任祥相當生動,顧正秋稱任祥為“妹妹”,十二歲初一就吵著想學戲,找人教她吊嗓子,還沒入狀況,就急著學古箏,學了幾天又換了把吉他。最后好不容易情定吉他,又把古箏曲子《陽關三疊》改換吉他唱法,南宋陸游《釵頭鳳》也來一段吉他吟唱。顧正秋從小習戲,每個動作、唱腔、吊詞都得練個數(shù)把年,女兒興趣如此五花八門,她既擔憂,也難以想象,只能好好祝福“花頭這么多的女兒”。

任祥父母親的婚事,當年既轟動菊壇,更轟動政壇。顧正秋劇團在一九五○年初于臺北永樂戲院夜夜開唱,場場爆滿。局勢混沌的歲月,一代青衣迷倒了眾多流離臺北的男子。

她的戲迷之中,最著名的是一位準備接掌大權(quán)的人物蔣經(jīng)國。顧正秋不愛太子卻愛任顯群,兩人悄悄結(jié)婚,后來聯(lián)袂公開出席張正芬(哈林庾澄慶的媽媽)的婚禮,一周后這對苦命鴛鴦就被拆散了。一九五五年也是與美國的“共同防御條約”

簽訂后一年,蔣介石穩(wěn)住領導權(quán),過去幾年為了討好美國人,憋著氣不得不任命的“眼中釘”,在這一年一一成了匪諜,包括最優(yōu)秀的軍人孫立人,與最優(yōu)秀的財政官員任顯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