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①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②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人小傳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生于富豪之家,少年時不喜讀書,只喜歡打獵、賭博、打抱不平,后來痛改前非,折節(jié)讀書,入朝為官后屢屢上書言事,切中時弊,也因此觸怒了權(quán)貴。圣歷初年,陳子昂卸職回鄉(xiāng),因被縣令段簡訛詐錢財而死于冤獄,終年43歲。陳子昂寫詩多作古體,磅礴大氣,《登幽州臺歌》是其代表作。
在陳子昂的時代里,詩壇風(fēng)氣仍然不脫六朝綺靡的余風(fēng),但人們的趣味正在悄然發(fā)生著改變。陳子昂可以說正在這個詩風(fēng)的轉(zhuǎn)折點上應(yīng)運而生。他創(chuàng)作出《感遇》三十首之后,當(dāng)時的文化名流王適讀之大驚:“這位先生將來一定是文壇宗主?!标愖影阂虼硕暶o起,很多人追慕、模仿他的風(fēng)格。陳子昂只寫雅致古樸而缺乏聲律變化的古體詩,李白就是繼承了陳子昂的這一路線。唐代詩人大多喜歡新興的近體詩,陳子昂和李白是專攻古體詩的詩人中最耀眼的兩位。
注講
①幽州臺:即薊北樓,遺址在今北京。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武攸宜率軍討伐契丹,陳子昂擔(dān)任隨軍參謀。武攸宜連連兵敗,陳子昂多次獻計,非但沒得到重視,反而被貶為軍曹。陳子昂憂憤之下,登薊北樓遠眺抒懷,寫下了這首《登幽州臺歌》。
②古人:與自己精神相通的前賢。來者:與自己精神相通的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