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我綁架你是為了讓你有機會了解我,因為我敢肯定你會愛上我,正如我已經(jīng)愛上了你。我今年二十三歲,有五萬比塞塔[1],在這世上我孤身一人。我愿意做你的好丈夫,你孩子的好父親?!?/p>
天!這多瘋狂!表達(dá)愛,一定要綁架后才可以傾訴嗎?
沒辦法,這就是瑞奇的思維方式。他從三歲起就失去了父母,他在孤兒院、勞教所、精神病院等各種社會機構(gòu)中慢慢長大,世界在他眼中,就是簡單直接的,甚或是粗暴的。他對待世界,也就采取簡單直接的方式。
是啊,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生長環(huán)境,孕育了他獨特的思維方式,這些,完完全全影響到他后來的為人處世的方式。他所做的一切都沒有錯,他的行為不過是他面對世界時最自然的反應(yīng)。當(dāng)然,他往往也意識不到,他認(rèn)為做得對的卻影響或傷害到他面對的人。
怎么辦?
去改變那個人的思維方式嗎?這太難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改變自己,要自己處處受委屈處處迎合對方,這也不行,倘若這樣愛,就失去了愛的意義。
唯有自省,唯有寬容。
每個人都應(yīng)自省,自己的所行所為是否會使對方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