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飛而去。永不復還。告諸比丘。鳥猶不喜聞有乞聲。況于人乎。又告比丘。過去世時有迦夷國王。好喜布施給諸窮乏。時有梵志王甚愛重。未嘗從王有所求乞。爾時彼王。為說偈言
人皆從遠來 無方從吾乞
而汝今在此 不求有何意
梵志即以偈答
乞者人不喜 不與致怨憎
所以默無求 恐離親愛情
王復說偈
智者不惡乞 思聞來求聲
況汝所親愛 豈容有吝心
守貧愧有求 應得處不取
喪人虛心福 而自困于己
安貧不恥求 應得處便取
既成人之善 而自長安樂
乞非傷德行 亦無身口過
損有以補無 何為而不索
梵志復以偈答
賢人不言乞 言乞必不賢
默然不有求 是謂為大人
時王聞說賢人之偈。心大歡喜。即以牛王一頭及余千牛而施與之。告諸比丘。王與梵志雖相愛重。猶難有求。況諸居士。于汝無愛而多求乎。又告比丘。昔有族姓子。名羅吒波羅。父母重愛自以出家。不從父母有所求索。時父母亦以偈問
人皆從遠來 無方從吾乞
汝親吾愛子 不求有何意
羅吒波羅。即以偈答
乞者人不喜 不與致怨憎
我既已出家 不應復有求
諸比丘羅吒波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