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其實,我們可以更聰明

天才的基因 作者:(美)戴維·申克


智力并不是上天的禮物,會伴隨著我們從生到死且一成不變,相反,它是一系列成長技巧的集合,為基因和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所驅動。誰的智力也不是生來就注定的。智力(及智商分數(shù))是可以提高的。成人中幾乎沒有人完全開發(fā)出真正的智力潛能。

有人斷言人的智力是固定的,無法再提高。我們必須反對這種蠻不講理的悲觀論調。

智力測驗的創(chuàng)始人阿爾弗雷德·比奈,1909年

倫敦是出租車司機的噩夢,它是一個大得荒謬,道路錯綜復雜得可笑的城市叢林,在混亂中存在了1 500年之久。這個城市在布局上沒有曼哈頓或巴塞羅那那樣的規(guī)則網格結構,而是由羅馬人、維京人、撒克遜人、諾曼人、丹麥人和英國人的殖民街道粗糙地拼湊在一起。以查林十字街地鐵站為圓心,周圍9.6公里的區(qū)域內,是一片縱橫交錯、混亂無比的區(qū)域,有大約25 000條街道分布在這里,它們以任何可能的角度相互連接或交叉,其中不少還是死胡同,胡同的盡頭連接著公園、紀念碑、商店或者私人住宅。

為了獲得駕照,倫敦的出租車司機必須牢記這些角落和縫隙。在這一行當中,這些淵博的知識被大家稱為“學問”。

好消息是,這些學問一旦被記住,就會逐條鑲嵌在出租車司機的大腦中。英國神經病學家埃莉諾·馬圭爾在1999年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那時她與同事正在從事一項針對倫敦出租車司機的馬圭爾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并將之與其他人進行對比的工作。與其他人相比,經驗豐富的出租車司機有著明顯增大的后海馬狀突起(大腦的這一部分主要負責記憶空間標志)。就這一發(fā)現(xiàn)本身而言,什么也證明不了;理論上講,天生具有較大后海馬狀突起的人都會有較好的空間感,因而更有可能成為出租車司機。讓馬圭爾的研究名聲大噪的是她隨后又將后海馬狀突起的大小與出租車司機的駕齡之間建立起了聯(lián)系,很顯然:駕齡越長,后海馬狀突起越大。這很好地說明了從事與空間有關的工作讓出租車司機的大腦產生了積極的變化。馬圭爾從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后海馬狀突起的變化是后來發(fā)生的?!?/p>

進一步講,她的結論很好地支持了最近其他人在小提琴演奏家、盲文閱讀者、冥思愛好者,以及腦血管破裂患者研究中的發(fā)現(xiàn):大腦會根據(jù)特定經歷進行調整或自我重建。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利昂·艾森伯格在一次綜合評論中說道:“環(huán)境改變之后,大腦皮層具有強大的重建能力?!?/p>

這就是著名的“可塑性”,即每個人的大腦都具有按我們的要求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內部構建的能力。可塑性并不是說我們生來具有幾乎相同的潛能,而是說我們所有的能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很明顯,正是由于可塑性的存在,使得無論一個人處在什么年齡段,都無法確定他的真正智力極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