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宋香爐源流(8)

香識 作者:揚之水


(三)

兩宋又有一種小爐,時人稱作“香毬”,其形制更為小巧。《西京雜記》有所謂“臥褥香爐”,陜西西安何家村窖藏以及三北村唐墓等地出土的唐代銀香毬,是其例57(圖3-24)。前者高4.5厘米,外殼鏤空作成花鳥,內心用軸心線相互垂直的內外兩層持平環(huán)支承一個小香盂,以圓環(huán)轉軸的彼此制約和香盂本身的重心影響,使香盂隨爐展轉而總能保持平衡?;哿铡兑磺薪浺袅x》卷六:“香囊者,燒香圓器也,巧智機關,轉而不傾,令內常平?!庇志砥撸骸跋隳艺?,燒香器物也,以銅鐵金銀昤昽圓作,內有香囊,機關巧智,雖外縱橫圓轉而內常平,能使不傾,妃后貴人之所用之也?!痹∮蓄}作《香毬》的一首小詩,所詠正是此物:“順俗惟團轉,居中莫動搖。愛君心不惻,猶訝火長燒。”58短短二十字,香毬的結構卻描寫分明;語帶雙關,又正是詠物詩的本色。香毬唐代也稱作香囊,元稹另一首《友封體》句云“雨送浮涼夏簟清,小樓腰褥怕單輕。微風暗度香囊轉,朧月斜穿隔子明”59;又白居易《青氈帳二十韻》“鐵檠移燈背,銀囊?guī)Щ饝?。深藏曉蘭焰,暗貯宿香煙”60,香囊、銀囊,自是一物61。據詩意看來,它是懸于臥中。香毬的扣合處有卡軸作為固定,李商隱詩“鎖香金屈戌”62,最是形容得微細而巧?!版i香”二字熨帖之至,微風暗度、宿香暗貯,與它相比皆不免稍稍失色,何況“鎖香”之前詩筆早把鎖不住的香氣若有若無鋪墊得好:“疑穿花逶迤,漸近火溫黁。海底翻無水,仙家卻有村。”雖然只是“書所見”,但香具之精與體物之心的微至在相逢處卻自然合成一種奇異的美麗。

遼宋時代,此類香毬的通行似乎未如唐代,雖然《老學庵筆記》卷一中說,宗室戚里入禁中,婦女袖中每自持兩小香毬;南宋史浩詠樂伎云“手束柔荑調雁柱,袖翻紋錦出香毬”63。又北宋黃裳《謝惠香餅二首》其一云:“清分馥馥南州餅,靜對綿綿北海云。欲曉博山來入被,祥煙尤愜夢回聞?!?4這里的“博山”,乃泛指香爐,既可“入被”,則也應是唐式香毬之屬。但兩宋此類香毬的實物似乎很難見到。而宋人又常常用著香毬的名稱來指別一種小爐,即爐身作成球形,其下有著三個小矮足,里面卻沒有唐代香毬那樣的機巧,前引《續(xù)考古圖》卷三所錄即其式(圖3-25-1),前舉《武林舊事》所列禮單中的汝窯“香毬一”,亦此。今天能夠看到的實物,多為遼宋時期的瓷制品。建于遼末的河北易縣靜覺寺舍利塔,其地宮出土一件球形青白釉香爐,通高八厘米,蓋作博山形,蓋頂中央一個八角形的孔,其余六個長條形鏤孔均布在山巒之間,圜底下有高不及一厘米的三個小矮足65(圖3-25-2)。另一件形制、大小與它大致相當的青白釉香爐,出在敖漢旗白塔子遼墓,爐蓋劃刻牡丹花,花葉間鏤空作成氣孔,下為覆蓮式足,時代亦屬遼末66。常州市博物館藏北宋越窯青釉爐,通高八厘米,半球形的爐蓋鏤空作成卷草紋,爐身刻劃雙層蓮瓣,下為矮圈足67。廣東省博物館藏一件南宋青白釉三足爐,通高十厘米,式與靜覺寺舍利塔地宮所出者同68。又今藏美國舊金山亞洲博物館的一件南宋青白釉爐,高13.4厘米,爐蓋鏤空透雕細致如金屬的網罩,下為蓮臺座69(圖3-26)。北宋劉敞《戲作青瓷香毬歌》:“藍田仙人采寒玉,藍光照人瑩如燭。蟾肪淬刀昆吾石,信手鐫花何委曲。濛濛夜氣清且嫮,玉縷噴香如紫霧。天明人起朝云飛,仿佛疑成此中去?!?0藍光照人,鐫花委曲,前面舉出的瑣瑣細細,都可以用它來概括?!耙箽狻痹圃?,“朝云”云云,則青瓷香毬長與眠人相伴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