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別人在我耳邊嘰嘰喳喳,也不允許家人在我耳邊嘰嘰喳喳。
盡管我知道,嘰嘰喳喳是每個人一天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他們?nèi)酥疄槿说臋?quán)利。
每個人都有一張嘴,除了吃飯就是說話,偶爾親下嘴或吐下痰,偶爾說說假話、空話、套話,也沒有什么大不了。人活在世上,際遇不同,表達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看法,才能與動物區(qū)分開來。
壓制,只能讓人憋得更加火爆。
學術(shù)界有一個“提壺理論”的說法。水燒開了,必須讓水壺開個孔,蒸汽排出來。否則,提壺就會爆炸。如果不想把人們變成會爆炸的提壺,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說話,并保證他們說話的權(quán)利。
我曾經(jīng)嘗試過讓兒子可以隨便批評我。他從自己的角度,從頭到尾議論了一番,說我頭上沒毛,很丑。說我穿長筒襪子,太土。說如果爸爸多給些零花錢,還是好爸爸。兒子說完“話”,顯得很舒服。我給兒子一百元,獎勵他說話的勇氣。
雖然,這是我家里的“民主”,也不是每天都發(fā)生。我還是同所有的父親一樣,每天都不厭其煩地嘰嘰喳喳地叮嚀兒子,呵護著他的成長。
在外人面前,我不太愿意說話。其實,想說的話都寫在了紙上,再也沒有什么話可說。每一次聊天時,我都發(fā)現(xiàn)人們爭著說自己。今后,我希望帶上自己的耳朵,靜靜地聽別人嘰嘰喳喳,滿足每個人說話的欲望。
每個人都嘰嘰喳喳不是民主,也不文明。但讓每個人都能嘰嘰喳喳,一定是民主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