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輸贏,職場無分勝負,合作也是如此,都是一場障礙賽,沒有目的的勝利毫無意義。
把對方逼入死角,自己未必就是贏家
在伊索寓言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農夫拉著自己的驢子去趕集。一開始,他們走的是平坦的大道,但是為了趕時間,農夫決定抄近道走小路,于是牽著驢子拐上了一條崎嶇的山路。
這下驢子可不干了,拼命地掙扎,想要掙脫束縛。一拉一拽之間,驢子已經到了懸崖邊上,農夫用力地拉住它,防止它掉下山崖。
誰知道驢子非但不回頭,還使出了渾身力氣一掙,終于掙脫了農夫的束縛,自己跌下了山崖。農夫苦笑著說道:“倔犟的驢子,你終于是贏了,可是卻贏得很悲慘?!?/p>
如果凡事一定要爭個輸贏,最后獲得的,很可能是那頭驢子般的“勝利”。
這樣的競爭還如同兩虎相爭。
A老虎和B老虎狹路相逢,它們都相信只有自己才是山中之王,所以局面出現了困境。要么選擇讓路,要么選擇發(fā)起進攻逼對方讓路。
如果A老虎選擇進攻而B老虎選擇讓路,那么A老虎不戰(zhàn)而勝,B老虎則很丟面子。但免去了一場戰(zhàn)爭,大家相安無事。
如果B老虎選擇進攻而A老虎選擇讓路,則A老虎丟面子,B老虎不戰(zhàn)而勝。
如果兩只老虎互不相讓,那么進攻就會導致兩敗俱傷。
如果兩只老虎都肯相讓,則更加相安無事了。
可是老虎是進攻型的動物,對自己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進攻并且要取得勝利。如果A老虎和B老虎都這么想,那么結果還是兩敗俱傷。就算A和B的實力并不均勻,最終必定有一只要敗下來,但贏的那只也是要經過拼殺的。
也就是說,拼盡全力,把對方逼入死角,自己也未必就是大贏家,因為自己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這就像金庸小說里面提到的極品武功“七傷拳”,但凡練到最后一重境界的人的確可以天下無敵,但是如果他運用七傷拳的最高境界去打敗對手的話,自己同時也會內臟俱損,不一定能活下去了。那么這樣的勝利,又有什么實際的意義呢?
相反,如果懂得退讓,避讓鋒芒,則有可能收獲更多。退讓本身并不是一件丟面子的事情。很多時候,見好就收也是一種退讓,不貪得無厭,得到一些就適時收手,這樣就能避免雙方都走到絕境。
現在我們換個角度來闡述問題。假設兩虎相爭之時,有一只虎主動選擇避讓了,那么面子見長的另一只虎呢?它是選擇接受這個不戰(zhàn)而勝的結果,還是選擇乘勝追擊,為終極勝利而奮斗一把呢?
合作中需要“適可而止”的勝負
春秋時期,楚國是強國以,為擴大疆土鞏固地位,楚國向鄭國發(fā)兵。其他的諸侯國見到楚國以強凌弱,感到很憤慨,于是以齊桓公為首的齊國便聯合了其他八國揮師南下,準備聲討楚國的不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