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晚年口述》一書的作者王亞蓉開始結識沈先生的時候,他已經(jīng)七十三歲。為了完成傾注了半生心血的著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老急需助手,可是單位上不同意把小王調來給他做助手。所以她只能業(yè)余工作,沈老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一點來送給小王算是補償。
跟在沈老身邊,小王親眼目睹了沈老的大家風范。這里面有兩件小事值得一敘。一是“丁玲一九八一年在湖南文聯(lián)公開講演,還說沈先生是反動作家”,小王看不過,想要寫文章出來反駁,沈先生勸她別寫了,說:“她那么大年齡了,又有病,隨她去吧,她這些年也沒少受罪”。真的是看得很開。
二是,小王剛剛開始相識沈老時,一天隨沈先生到歷史博物館,看見一個人正在畫諸葛亮像,“先生過來他沒有言聲,先生就說:‘不要照這刻本上摹,這巾不大對。你是代表國家博物館在畫,要研究一下當時的“綸巾”的式樣’,不料”,這位人士翹著二郎腿、用手指點戳著沈從文說,“你不要在這指指點點,你那套行不通了!”小王事后才知道,這位畫家當年因為“得罪了葉淺予先生,畢業(yè)分配被發(fā)往邊疆”,后來是靠沈從文出面求情、費盡周折,才把他調到了沈先生身邊工作。小王目睹了這一幕“抹不去心頭的陰影”,“痛徹地感覺他就是我兒時即知道的向東郭先生求救的那條中山狼”。這位后來在日本和中國紅極一時的畫家,看來真有點缺少風范,盡管他的姓名當中可能還的確有個范字。
沈先生臨終因心臟病而離開人世,走的時候很清醒,對身邊的人說:“心臟痛,我好冷!”而沈先生一輩子都是一個善良忠厚、心地溫暖的人。當年小王和另一位也姓王的男助手,“常常未下班就接到先生的電話:‘到這兒來吃飯,有好東西!’常常是除帶來沈夫人的小炒外,還有沈先生自己做的紅燒肉,紅燒豬腳。沈先生燒的肉味道很好,肉爛爛的,口味不咸還略帶甜味”。“記得一次在沈夫人住處吃飯,一道筍干燉排骨,我們直夸味道好,等沈夫人轉身去取飯時,先生悄悄告訴我們:‘要不是我偷偷抓了一把糖放鍋里,哪會這好吃!’然后像小孩一樣神秘地微笑著”。看完這本書,這就是沈從文大師留給我的最后也是最深刻的印象。好極了。
2011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