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年深秋的一個下午,我們來到魯達欣所在的六年級三班。班主任胡老師正在教室里和學(xué)生說著什么。那個時候,應(yīng)該是剛剛放學(xué)的時間。
胡老師慈眉善目的,看上去有四十多歲。她從教室里走出來,笑著迎接我們。
“呀,魯達欣已經(jīng)放學(xué)回家了,剛剛走!”胡老師很抱歉。她又很熱情地說:“我這就帶你們?nèi)ヴ斶_欣家!”魯達欣的家很近,就在距離小學(xué)幾步之遙的一所中學(xué)校園內(nèi)。
在一排破舊低矮平房的最西頭的一間,是魯達欣和媽媽暫時安身的家。那其實不是一間正規(guī)的房子,只是原來的房主在墻邊搭建的一間更加低矮而且沒有一扇窗戶的“披廈”。
聽胡老師說,這樣的一間“披廈”,每個月房租是六十元錢。
魯達欣走了出來,望著我們有點害羞地笑著。剃著平頭的魯達欣長得眉目清秀,臉蛋紅紅圓圓的,顯得可愛和稚氣,看上去和班里的其他同學(xué)沒有任何不一樣;但回答我們的問題時很流利,也比同齡人顯得沉穩(wěn)一些。
魯達欣的媽媽看上去很年輕,脾氣很好的樣子。她把房間里的燈打開,我們便走進魯達欣和媽媽的家。
一走進去,就聞到一股潮濕的霉味,這是由于房間長期不透氣而造成的。
魯達欣和媽媽的家大約只有七八平方米,一張床就占去了大部分面積。很多雜物都塞在搭起來的擱板上面。
房間里最吸引我們的是貼在床邊那面墻上的好幾排獎狀。這些帶著紅色底紋和金色花邊的獎狀,明顯給這間簡陋、黯淡的房間增添了很多異彩。
相信在魯達欣和他媽媽的眼里,一定也是這樣的感覺吧!
在獎狀旁邊的墻上,居然有個筆跡稚嫩的鉛筆“題詞”——光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