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站在高處,不可不小心
人人都說“高處不勝寒”。在諸多的文學作品中,站在了巔峰的高手總是會有種不勝寂寞的神情。站得高自然看得遠,只是不知道這些人有沒有看到自己身后有一群人正虎視眈眈地盯著自己,隨時準備撲上來把自己打倒。
在非洲的草原上很多動物都是過著群居生活。比如最兇猛的獅子,一群獅子之中必定有一個獅王。獅王的產生完全就是通過兩只雄獅的搏斗,失敗的一方注定黯然離去,而勝利的一方在成功做了獅王的同時也要做好被挑戰(zhàn)的準備。獅群中不斷有成長起來的雄獅,它們會不斷地向獅王發(fā)起挑戰(zhàn),直到有新的獅王誕生。戰(zhàn)敗的老獅王就只能像之前的那些失敗者一樣默默地離開了。
事實證明無論是在人類社會還是在動物群中,那些站得高的不僅僅是領導,同時也成為被自己的同伴超越的對象。因為人總是要有一個目標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達成自己的目標。換句話說就是當前方有一個人的時候,在后邊追趕的人才能更有動力。舉個例子來說,在2007年的環(huán)法自行車賽中的一個計時賽段中,最后一位發(fā)車的阿姆斯特朗一路狂飆,終于追上了排在他前一位發(fā)車的烏爾里希。這個時候如果阿姆斯特朗能超過烏爾里希就能獲得本賽段的冠軍。阿姆斯特朗不負眾望上演了精彩的超車,也把個人成績穩(wěn)定在了第一位。這是“后發(fā)制人”的一個經典案例。事后很多人都分析說,如果阿姆斯特朗超過烏爾里希之后,他前邊還有一位車手的話,阿姆斯特朗的成績是不是還能提高一些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追趕者的意志力往往會使其爆發(fā)出超人的力量。
所以說,走在最前邊的人雖然不愿意,但是他還是會被后邊的人當成追趕超越的目標,這一點是沒有差別的。其實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個被追趕的目標也就成了追趕者們的靶子。
有些人會咬著牙努力地追趕前方的目標,有些人卻習慣用別的手段來達成目標。畢竟那么大的一塊靶子就立在那兒,不打白不打。
如果我們確實有很多優(yōu)點,也要隱藏幾分,這個叫做涵養(yǎng)。職場之上有很多優(yōu)秀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很扎眼,讓人很容易就在人群中注意到他們。不是每個人都是君子,但是每個公司里都有小人。追趕者中什么樣的人都有,自然各種手段也都能用得出來了。有些人就是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一旦別人比自己好了他就要想方設法地把別人搞壞。明的不行就來暗的,見到同事比自己業(yè)績好,就開始到處說閑話打小報告詆毀別人。這樣的人在當今社會絕對不在少數。我們不怕明刀明槍的決斗,但是對于背后冷箭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