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 學會安心(9)

不生氣的藝術(shù) 作者:任惜語


東漢時,出身卑賤的陳實在家鄉(xiāng)當了一名縣衙的小吏,有時還要干粗活兒。陳實俸祿很少,常常挨餓,有人就勸他說:“你畢竟是名小吏,吃不上飯只因你太本分了,為什么不貪占一點財物呢?”

陳實說:“我身份卑賤,如果再干些不法之事,不是更下賤嗎?我不能胡為,我要保持心靈的純潔。”

陳實用心讀書,希望有一天能擺脫卑賤的地位。有人認為他當務之急是安定生活,勸他說:“人要穿衣吃飯,讀書有什么大用呢?即便你有大學問,僅因為你窮,別人也會看不起你,還是干點正事吧?!?/p>

陳實不理會這些,相信自己總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后來,陳實做了太丘縣縣令。他在任時,生活雖然有些改善,但因他奉公守法,日子仍不寬裕。

陳實的手下沒有油水可撈,都對他抱怨不止,有的公開對他說:“從前的縣令,自己富足,我們做下屬的也有好處可得?,F(xiàn)在你自己清苦,我們也跟著受窮,對誰都沒有好處,應該變通一下才好?!?/p>

陳實說:“我不想違法,因為我知道犯罪比受窮的害處更大。貧窮時不失去正義之心,嚴守本分,這才是致富的正途,哪能任性胡來呢?我們現(xiàn)在無災無難,這不比違法入獄要好很多嗎?”

鄰縣的縣令后來因貪贓入獄,他的下屬也有很多人被牽連治罪。陳實的下屬這才感到他的教導正確,說:“貧賤的人一旦把握不住自己,就會惹來更大的禍患。我們現(xiàn)在平安無事,都是陳實所賜?。 ?/p>

陳實不因貧賤而巧取豪奪,遠離正道,所以后來他才當上了高官,沒有中途倒下。他教導下屬不用歪門邪道解脫貧困,他們才沒有滑向犯罪的深淵。

安貧樂道,并非不思進取,它是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積極心態(tài)。它是一種人生覺悟,能夠讓我們坦然度過人生中的每一次失意、每一段痛苦。

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因別人以及外界的干擾而隨意改變,不因財富的多寡而左右我們的情緒,幸福感就會時時出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