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忍一忍,萬事成(2)

不著急:弘一法師的人生慧悟 作者:韋秀英


還有一個類似的例子:

明朝正德年間,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陽明率兵征討,一舉將他擒獲,立了一大功。當時深受皇帝寵信的江彬很嫉妒王陽明,認為他奪走了自己大顯身手的機會。于是就散布流言說:“原來王陽明和朱宸濠是同黨,后來聽說朝廷派兵征討,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求解脫?!彼爰薜溚蹶柮鞑⑵渥プ?,作為自己的功勞。

在這種情況下,王陽明和張永商量說:“如果退讓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勞讓出去,便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假如堅持下去不妥協(xié),那么江彬就會狗急跳墻,做出傷天害理的無恥勾當?!?span lang="EN-US">

于是,王陽明把朱宸濠交給張永,讓他重新報告皇帝說:“朱宸濠被抓住了,這完全是總督軍江彬的功勞?!比绱艘粊?,江彬就無話可說了。

王陽明稱病到凈慈寺休養(yǎng)。張永回到朝廷后,大力稱頌王陽明的忠誠和讓功避禍的高尚行為。不久,皇帝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免除了對王陽明的處罰。王陽明以退讓之術(shù),避免了飛來橫禍。

如果說翟方進以退讓之,少了一個敵人;那么,王陽明則以退讓之術(shù)保護了自身。

以退讓求得生存和發(fā)展,這里面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應(yīng)該看到,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條筆直的大道,面對復(fù)雜多變的形勢,人不僅需要慷慨陳詞,而且需要沉默寡言;不僅需要勇往直前、窮追猛打,而且需要抱樸守拙,退避三舍;不僅需要力爭,而且需要忍耐。

退讓是緩和矛盾的最好方式。退讓是很難學會的藝術(shù),是給雙方都留下余地,給彼此一個足夠的思考空間,尋找更好的解決辦法,是美好的品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忍讓不是懦弱可欺;相反,這更是自信和堅韌的品格。

在待人處事中,度量也直接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否能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經(jīng)常會發(fā)生矛盾,有的是由于認識水平的不同,有的是由于一時的誤解造成的。如果我們能夠以較大的度量,以諒解的態(tài)度去待別人,這樣就可以贏得時間,使矛盾得到緩和。

人生智慧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事情,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tài),不懂得退讓的道理,就會多一個過不了的坎,解不開的結(jié),傷了自己,也傷了別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