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競賽相對于數(shù)理競賽來說,難度要低得多,但號稱“博物學”的生物學內(nèi)容之廣確實不容置疑,所以參加生物競賽會非常耗時。那十四本大學教材和無窮無盡的印滿選擇題的卷子可能會和高考課程的學習形成一定的沖突。毫無疑問,高考課程是絕對不能放棄的,那要做到兩者兼顧,就必須抓緊時間,還得有一個適合自己的時間安排。每天,我會提前預習,這樣就能當堂消化知識,再用課間的零碎時間、午休和晚上的部分時間完成數(shù)理化作業(yè)。午休的大部分時間,我會用它記憶英語。這樣晚上剩下的較整塊的時間,就可以系統(tǒng)地學習競賽。還有,在單元測驗和期中期末考試時應勻出一定的時間用于數(shù)理化的復習。這樣,高中各科水平和競賽水平都不會在一個太低的層面上。
我在高二上學期,曾在競賽學習上遇到一段很嚴重的瓶頸期。記得那時在學習人體及動物生理學,這是我最喜歡的科目之一,但學習的速度卻十分低下——用平時學完一本書的時間,才學完生理學的前三章。這樣被遠遠落在教學進度之后的事實讓我十分焦慮,可焦慮會導致疲勞,疲勞會進一步降低學習效率——我似乎陷入了一個無法爬出來的漩渦。于是,我仔細地翻看我的課本和筆記,發(fā)現(xiàn)——我把這本書看得過于詳細了,很多細微的知識點,獨立于知識主干之外,根本沒有被考察的必要,但我卻花時間整理它們、理解它們、記憶它們,這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無效成本。于是我決定放棄它們,把時間集中到最重要、最有考察價值的地方。我終于明白:凡事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真實的生活就是有所舍棄的。
在高中學習中,還有一些經(jīng)驗也可能是讓我終生受益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無論做什么,都要事先列出計劃,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這是避免拖拖拉拉的有效手段。
其次,原理性的東西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它們表面上看著沒用。這一點讓我感觸很深。在學習生物競賽時,我知道有很多同學采用的一種快捷學習方法:大略地掃一遍課本甚至根本不看課本,直接做題目(當然不會做),然后把題目答案當成結論背出來——這一招在短期內(nèi)真的很有效,他們的單元考試成績時常甩開我十來分——但就長期來說,這樣很難學到真東西,缺乏原理性知識,只是強記結論,且不說過個三兩個月這些結論還能記得多少,至少在聯(lián)賽和競賽這樣的賽場上,真的就這么容易遇到現(xiàn)成的結論嗎?事實的確如此,采用這種方法的同學競賽成績并不是很理想。
還有,各門科目一定要均有涉獵,最好都能有所拔高,只精通一門對高中生來說不是個可取的行為。高中還屬于基礎教育階段,廣博的知識面會讓我們受益無窮。我們可能不知道某些知識學了有什么用,但我們也無法斷定這些知識以后就一定沒用。各學科之間,不僅在知識上,還在思想和學習方法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傊瑥母鱾€方面提升自我不是一件壞事啊。
這些都是高中三年里,我所積累的關于學習的最寶貴的經(jīng)驗。
當我站在采石磯上,凝望著濁浪拍打江岸,回顧著往昔光景時,這一幕幕如電影回放般在我眼前閃過。點點滴滴,歷歷在目,往事追游,歷久彌新。這些記憶是我不愿忘記也不能忘記的,因為它們是追夢路上的一個個腳印,更是人生旅途中無法估價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