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玉堂春》是一出唱功戲,而且蘇三的戲全場都是要跪著的,基本功不過硬是唱不下來的,畹華選這出戲是不是……”她還是為他擔憂著。雖說是改了新腔,可這出戲只有演員獨自一人在臺上跪唱,如若設(shè)計不好就會給人沉悶乏味之感。很多時候,演員辛辛苦苦唱了半天亦不討好,是極容易被唱砸了的戲。
“《玉堂春》畹華唱過不下幾十回了,這點他是沒問題的。之所以選這出戲,既因為是中規(guī)中矩的青衣戲,沒有脫了吳師傅的路子,又因為它很考驗角兒的唱功,所以畹華也覺得極好。再說,有了林季鴻改過的新腔,又何愁不成功呢?”
盡管大伯母說得輕松,她也絕對相信畹華的能力。可還是覺得貿(mào)然選擇《玉堂春》這出極不易討好觀眾的戲有些草率,那顆懸著的心更加緊繃了起來。
然而,戲總是要唱的,臺也總是要登的,既然他已經(jīng)決定了,便讓他放手去做好了。嘆息里,她緩慢移動身子走到窗口,仰望窗外那片飄浮著云朵的淡藍色天空。風,輕輕吹著,有絲絲涼意侵入心底,不知是憂還是傷。蹙眉間,忽地憶起有人說過“如若安好,便是晴天”,那么想來這片晴天便是他安好的預(yù)兆吧?此時此刻,她什么也不想說,更不愿去想,唯有雙目微閉、雙手合十,為他祈禱,祈禱一份安然,祈禱一切順利。
似乎是意料之中,又似乎是意料之外,新腔《玉堂春》果然讓十八歲的畹華在北京城一炮而紅。看過這出戲的人,無論是行家還是觀眾,都說畹華不僅唱得好,細節(jié)設(shè)計得也好。雖然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跪著唱,可卻鮮少有人覺得乏悶的。隨之而來的自然少不了鮮花與掌聲,戲迷們恨不能把他捧上天去,這一次,他是真的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在戲曲界取得了一席之地。也就在這一年,北京戲曲界舉行了一次菊選,在經(jīng)過專家評選、觀眾投票后,公布了菊榜,位列狀元、榜眼、探花的分別是吳菱仙的三位愛徒——朱幼芬、王蕙芳、梅蘭芳。顯然,這時候的畹華,名聲還遠不及和他一起學戲的兩位師兄弟,不過她卻一如既往地堅信著琴師陳祥林的那句話“他是個用心唱戲的孩子,將來有出息的還是他”。是的,將來有出息的一定是她心心系念的郎君,她肚中即將出世的孩子的父親。在她眼里,他永遠都是最好的那一個,在她眼里,也唯有他才能夠真正配得起“戲曲界狀元”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