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監(jiān)管迷霧(23)

地下錢莊 作者:壬甲丁


“這生意剛開始好賺,后來搞的人越來越多,風險也就大了很多。畢竟,都是國家禁止的事兒?!庇H戚拍了拍高父的肩膀頭,“我知道你人靠得住,講信義,才想請你過來一起搞的?,F(xiàn)在我們又發(fā)現(xiàn)另一個賺錢門道了。”

“?”高父的臉上寫滿了符號。

“錢莊!”

故事講到這里,可以先暫停一個段落?;剡^頭我們再總結外匯券這個東西。

外匯券發(fā)行的初衷,就是為了調(diào)劑較高質(zhì)量、較高消費的緊俏商品供應,也就是把好東西留給外匯。同時,這還能讓外匯與人民幣之間有個巧妙的溝通。但是剛剛發(fā)行4年,也就是到了1984年的時候,以外匯券阻止國內(nèi)人購買緊俏商品的策略基本失效了不說,還始料未及地衍生出繁榮的外匯券地下市場。據(jù)經(jīng)濟學家張五常的文章《人民幣的歷程》里記載,當時相關部門對此也都心知肚明,他們默認繼續(xù)保留外匯券體制的原因是,認為外匯券的價格分歧會帶來較多的外匯進賬。張五常也曾經(jīng)數(shù)次向他們解釋過這里面的問題,但由于里面牽涉一個彈性系數(shù)分析的問題,當時很多人都根本聽不明白。

其實按照張五常的理解,當時的中國就是一國兩幣,事實上很多國外的媒體對當時中國的情形進行報道時,也有過與張五常類似的評價:

很顯然,人民幣是劣幣,外匯券是良幣。權衡當時的中國,張五常認為大名鼎鼎的格拉森“劣幣驅(qū)逐良幣”定律(Gresham's Law)根本就不在適用范圍,甚至錯得有些離譜。因為一旦市場知道還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劣幣就不會對良幣形成驅(qū)逐態(tài)勢。這倒是比較合當時的金融當局者的胃口的。

當時有個有意思的事情。

1986年,很多老外也開始變得雞賊,到友誼商店買東西學會了討價還價,相關金融部門發(fā)現(xiàn)外匯券似乎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當年6月的時候,曾經(jīng)表示要取消外匯券,當年8月的時候公布,說11月起外匯券將不再使用??墒菑埼宄S悬c手癢,同年9月站出來演了一把“貨幣的發(fā)聲訓練”——發(fā)表了一篇特多余的文章,叫《外匯管制可以休矣》。結果這一嗓子不要緊,外匯券的取消卻因此而推遲了7年!

這當然是張五常自己在《人民幣的歷程》一文里說的,他到底有沒有這個能量,在我們這里討論沒有什么意義。但老張的觀點卻顯示出他對中國外匯黑市的理解要比國內(nèi)某些人透徹得多:

他說人民幣與外匯券共存,經(jīng)過市場討價還價后,從表面上看是不同價,事實上是同價的,因為這里面涵蓋著的非法倒賣行為就是個“真實的匯率”問題,這個真實的匯率,是官方匯率與外匯券黑市匯率的疊加效應。很明顯,外匯券的存在,更多的起著一種煙霧的作用——把非法行為遮掩起來。一旦取消外匯券,那就是驅(qū)散煙霧,非法匯兌即刻就會變得黑白分明。這樣,如果允許外幣流通,那么外匯券所形成的價格分歧導致外幣購物的價格低出不少,要糾正只能進行外幣的價格管制,但這樣就沒法打開國門做生意;如果不準外幣流通,那么在官價匯率與市場明顯脫節(jié)的情況下,外貿(mào)、旅游及外資炒匯黑市會更進一步繁榮,要約束,則只能加強外匯監(jiān)管。

兩條路擺在面前,中國怎么走?

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開放初見成效,外匯儲備步入良性循環(huán),逐年增加,國家不再需要特別的刺激外匯增長的措施,同時由于實行了市場經(jīng)濟,緊俏商品已不再緊俏。于是,外匯管理部門啟動了一系列外匯管理制度改革。1994年1月1日,中國正式取消各類外匯留成、上繳和額度管理制度,走上了外環(huán)監(jiān)管之路,外匯券遂成歷史浮云。

但是,從僑匯券到外匯券,留給民間的除了回憶與收藏之外,還有什么呢?

那就是,原先的倒賣僑匯券和外匯券的“黃牛黨們”,失業(yè)了!

確切地說,也不能叫失業(yè),而是這個地下行業(yè)也隨著兩券的離去而醞釀新一輪的洗牌。

利益就是操作之母。

多年的地下經(jīng)營,大家的思路也相當開闊,資本永無眠,從來就不甘寂寞,沒券可炒,自然會獵尋新的目標。洗牌加洗腦,有的黃牛被沖走了,剩下的,在利益鏈條的導引下,就像高建明父親的親戚和邱國建之類的人物,開始將目光瞄準另一塊黑市沃土——地下錢莊,模式進一步升級,開始直接玩外匯。

只要有匯兌需求和匯兌限制兩個因素存在,利益空間就永遠存在,一定會有人去經(jīng)營,也肯定會自發(fā)形成市場。盡管這樣的市場開始可能是零碎而復雜的,一旦形成螞蟻搬家的態(tài)勢,往日的黃牛就會脫胎換骨,形成巨大的交易量。

這就是政府難以掃清地下錢莊的道理,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那一層蒙在地下錢莊上面的監(jiān)管迷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