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jié) 做孩子的榜樣,當(dāng)孩子的伙伴(5)

孩子,別怕:給孩子受益一生的抗挫力 作者:陳可卉


兒童期

學(xué)齡期的兒童已經(jīng)可以描述自己的情緒感受,因此,父母可以引導(dǎo)孩子表達自己的受挫情緒,你可以跟孩子說:“這次比賽的結(jié)果,不像你所預(yù)期的,你覺得有點難過嗎?”透過親子間的對話,讓孩子知道,所有人在面對類似的挫折情境時,都會有同樣感受。爸媽還可以跟他分享小時候受到挫折的例子,讓孩子認識并接納自己的情緒,待孩子的情緒緩和之后,父母再和孩子一起思考解決之道。

不管孩子先前的能力如何,這個階段的家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陪伴,因為學(xué)齡期是孩子開始進入知識領(lǐng)域的吸取,因此,有很多習(xí)慣,必須從一開始就要建立完善。這時,爸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舉例來說,下課之后的時間,要事先規(guī)劃,什么時候?qū)懝φn,什么時候玩游戲,什么時候休息。孩子不會自己規(guī)劃,家長必須要引導(dǎo)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再依照每個家庭不一樣的狀況修正。畢竟,在良好的規(guī)范之下,孩子才有辦法慢慢養(yǎng)成好習(xí)慣。

然而,生活中總有一些特殊情況會發(fā)生,沒有辦法每天都按照計劃進行,假如因為特殊原因,必須打破規(guī)矩,也要想好后果以及因應(yīng)措施。我在這里提供一個模擬情境讓父母參考。

今天是阿興爺爺?shù)纳?,全家在放學(xué)之后,要回祖父母家?guī)蜖敔攽c生。可是阿興的功課好多,如果回家再寫,可能會寫到很晚,或者到第二天早上早一點起床完成呢?他不知道要在哪個時間點寫功課會比較好。?

前面的模擬情境是阿興遇到無法在平常設(shè)定的時間完成作業(yè),而衍生出來的疑問。這時父母可以主動帶著孩子一起思考可行的因應(yīng)方案,鍛煉他們分析事情的方法與技巧,下次孩子再遇到相同的問題時,會促使他思考更多、更完善的方法。比如可以把功課分成兩部分,晚上回家寫一部分,第二天早上早起再完成剩余的部分。經(jīng)過父母的引導(dǎo),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讓孩子學(xué)會勇敢面對挑戰(zhàn),使其提升挫折忍受力。

青少年期

孩子一旦進入青少年時期,也就是所謂的叛逆期,似乎是說什么都聽不進去,開始有自己的意見與想法。本來溫順的孩子,變得不聽話,也不愿意與爸媽溝通,希望擁有自己的秘密與空間。這個時期,家長若能想一想自己在青少年期間的變化和行為,將能夠了解到孩子只是覺得自己長大了。

現(xiàn)代人,孩子越生越少,兄弟姊妹也相對越來越少,他在家里沒有機會和年齡相仿的孩子互動,偏偏這個階段的孩子,只喜歡跟他的朋友,或是年齡相仿的兄姊談心。所以,這時家長的陪伴就不是身體上的陪伴,而是精神陪伴,盡量提供給孩子與同伴互動的機會,可以讓孩子邀請朋友到家里玩,多認識孩子的朋友,也試著與他們做朋友,當(dāng)孩子的朋友認同你時,你的孩子才會更加認同你!如此一來,父母的陪伴與示范對孩子才更有意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