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程序”原則可以上溯到英國的《自由大憲章》,但首先在美國成文憲法中得到肯定。美國憲法第五、十四條修正案所包含的“不經(jīng)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chǎn)”的內(nèi)容被稱為“正當程序條款”。
“正當程序”在法治價值上被高度肯定,并日益成為現(xiàn)代法治國家共同的價值取向,以至有人稱“法治”就是“正當程序的統(tǒng)治”。它要求一切法律活動都必須按照合于公平正義價值標準的“正當程序”辦事,否則便無“法治”可言。不符合“正當程序”的法律是無效的法律,而違背“正當程序”的行為是無效的行為。
例如,為了不使定罪量刑成為國家對個人的鎮(zhèn)壓,須對政府的司法行為進行嚴格限制。因此,“在作出有罪判決以前,任何人不能被視為罪犯,在沒有確定被告違反了他應遵守的條件之前,社會不能不對他進行保護。”這就是著名的“無罪推定”原則。它的具體內(nèi)容主要有三:“疑罪從無”“控方舉證”和“沉默權”規(guī)則。
據(jù)此,警察每次在抓獲犯罪嫌疑人后都要宣讀注明的“米蘭達規(guī)則”:“你有權保持沉默,否則你所說的一切,都可能作為指控你的不利證據(jù)。你有權請律師在你受審判時到場。如果你請不起律師,法庭將為你指派一位?!比绻焱浟诉@個程序,沒有預先告知嫌犯上述應享憲法權利,嫌犯的供詞可視為“非自愿供詞”,在法院審判時被宣布無效。
又如:警察處理某家庭暴力案時,在居民家中順便發(fā)現(xiàn)了毒品,雖然可證有罪,但因沒有搜查令,法庭會按“非法證據(jù),不予采信”的規(guī)則作出無罪判決,而且上訴法院也會維持這個判決。再如,某企業(yè)違章經(jīng)營,政府主管機關依法吊銷其營業(yè)執(zhí)照,但在執(zhí)行前未按程序法舉辦必要的聽證,則該吊銷令就會被撤銷。
美國法律體系中,獨樹一幟的陪審團制度(世界上還有英國和中國香港等極少數(shù)地區(qū)實行陪審團制度,但與美國的不盡相同)是訴訟、審判程序的重要組織基礎。
為了讓人民分享司法審判權,防止政府濫用權力,維護公民自由權利,保證被告人受公正審判的權利,美國憲法及其修正案確立了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中的陪審團制度,美國的刑事案件和部分民事案件(主要是侵權案件)的審理都有可能使用陪審團,具體規(guī)定各州不一。一般說來,刑事案件被控刑期6個月以上,被告有要求陪審團審判的權利;民事案件的當事人沒有要求陪審團審判的當然權利,但可以提出申請,經(jīng)法官批準后設立。
陪審團分為大陪審團(Grand Jury)和小陪審團(Trial Jury)兩類。大陪審團僅對刑事案件作出罪與非罪的裁決,負責決定提起公訴還是不予起訴,對犯罪者具體的懲罰則由法官決定。小陪審團適用于輕型刑事案件或民事案件,主要任務是審判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