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述得知于仲文放走乙支文德后,大為光火,覺得這是放虎歸山。于仲文也后悔了,畢竟皇帝有密令在先,就想發(fā)兵去追。真要去追了,宇文述又動搖了,擔心軍糧不濟,就想退兵。于仲文心想,人是我放走的,事后皇帝追究可不得了,一番慷慨陳詞后,終于說服諸將南渡鴨綠江,追擊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知道隋軍缺糧,就下令各地守軍邊打邊退,將隋軍引入高句麗腹地。宇文述和于仲文率隋軍尾隨追擊,一日七戰(zhàn),七戰(zhàn)皆捷。隋軍上下士氣高漲,長驅(qū)直入,東渡薩水(今清川江),一直追到平壤城30里外的山前駐營。
一般來說,用過一次的計策,很少有人會馬上再用一次??梢抑牡戮透摇?/p>
眼看隋軍殺到了平壤城下,狡猾而大膽的乙支文德又來了,口口聲聲表示,只要隋軍撤退,嬰陽王就會親自去向大隋皇帝稱臣謝罪。乙支文德為什么敢再次詐降?因為他知道,此時的宇文述大軍已是孤軍——來護兒的水師已經(jīng)喪失戰(zhàn)斗力,只能勉強守在海邊;南面的百濟也不會發(fā)兵前來助戰(zhàn);翻越千山、橫渡鴨綠江前來的隋軍早已糧草短缺,疲憊不堪,根本沒有攻下平壤的把握。
看著一臉“誠懇”的乙支文德,宇文述和于仲文又是窩火,又是無奈——打吧,沒把握;要是能帶著高句麗的“承諾”回去,也算是能給皇帝一個交代。于是,宇文述等人暫時答應(yīng)了乙支文德的條件,同意撤退。
就在隋軍拔營撤退時,高句麗軍突然發(fā)起進攻。幸而宇文述等人早有防范,令各部隋軍結(jié)成方陣,且戰(zhàn)且退。這時,乙支文德派人給于仲文送來了一首詩:
神策究天文,妙算窮地理;
戰(zhàn)勝功既高,知足愿云止。
這首詩看似在稱頌于仲文的文韜武略,規(guī)勸于仲文適可而止,實際上卻是在奚落宇文述和于仲文:你們之前立下再大的功勞又有什么用?到了高句麗,還不是拿我沒有辦法,還不照樣得夾著尾巴灰溜溜地逃走收到這封信后,于仲文氣得破口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