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并不打算毫無原則地讓出政權。在袁世凱就職前,臨時參議院于1912年3月11日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部約法是孫中山等革命派為了防止袁世凱獨裁專斷,將臨時政府的組織形式由總統(tǒng)制改為責任內閣制,通過參議院來限制總統(tǒng)的權力。同時這部《臨時約法》也確立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基本精神,將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人民的基本政治權利等用憲法的形式規(guī)定下來。這是當時亞洲最具有進步意義的一部資產(chǎn)階級憲法文件。
當然,這樣一部《臨時約法》要想束縛住老政客袁世凱的手腳,顯然是天方夜譚。袁世凱玩弄政治手腕,將內閣操控于股掌之中。第一屆內閣是由袁世凱當年的親信唐紹儀出任總理,在內閣中,除了已加入同盟會的唐紹儀以外,還有農(nóng)林、工商、司法、教育四個部門控制在同盟會手中。雖然如陸軍部等關鍵部門控制在袁世凱親信手中,但袁世凱仍不滿意。何況唐紹儀此時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已不是個“聽話”的人,他事事借內閣的“副署”權制掣袁世凱,令袁世凱大為不滿。他借故尋事,迫使唐紹儀辭職,第一屆內閣僅僅維持了兩個月就宣告倒臺。
革命黨人中,孫中山和黃興一開始對袁世凱寄予了厚望,他們也希望通過議會斗爭的形式,在《臨時約法》的框架內限制袁世凱的權力。所以,在孫中山、黃興同意的前提下,同盟會的骨干人物宋教仁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以孫中山為理事長,宋教仁自任代理理事長,成為國民黨實際上的領導者。1912年12月舉行中華民國第一次國會選舉,國民黨全力投入競選。由于同盟會極高的政治聲望和宋教仁本人的才華,國民黨在眾議院596席中獲得了269席,在參議院274席中獲得123席。國民黨雖然沒有在參議院和眾議院占據(jù)半數(shù),但其票數(shù)遙遙領先于其他黨派,甚至以立憲派為基礎的共和黨、章太炎為首的統(tǒng)一黨和梁啟超為首的民主黨三黨的票數(shù)加起來也無法抗衡國民黨。大局已定,按照《臨時約法》的規(guī)定,宋教仁獲得了組閣權。1913年3月,宋教仁從上海北上,準備組閣。
但3月20日晚,宋教仁在黃興、于右任等人陪同下從上?;疖囌镜擒嚂r,突然遭到槍擊。兩天后,宋教仁去世,享年32歲。國民黨人的組閣夢想和議會斗爭的前程也就此夭折。
“宋案”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撲朔迷離的懸案之一。在案件發(fā)生后,江蘇都督程德全立刻責成上海方面捉拿兇手。很快,就有古董字畫商王阿發(fā)前來報案,供認出上海青幫大佬應桂馨是此案主謀之一。應桂馨立刻被抓獲,同時被抓的還有“宋案”的直接執(zhí)行人武士英。武士英立刻供認了自己刺殺宋教仁的罪行,以應桂馨為線索,一查查到了其上線是內務部的秘書洪述祖,又牽扯到了曾任內務總長的時任總理趙秉鈞,趙秉鈞是袁世凱的得力助手和親信,“宋案”的主謀就被扣到了袁世凱的頭上,一時間輿論大嘩。
有人認為:以袁世凱之老奸巨猾,不可能在國會選舉剛結束這個敏感時刻做出這樣輕率的舉動。以宋教仁宋教仁受槍傷后的遺照三十多歲的閱歷,在政治上完全不是袁世凱的對手,即使宋教仁到了北京組閣,袁世凱應有信心采用政治手腕對付他,沒必要使出暗殺這樣的下下之策。何況袁世凱指使殺宋這一指控缺乏足夠的直接證據(jù),在洪述祖與應桂馨的往來電文中只有“毀宋”一說,這應該理解為“詆毀宋教仁”。而“毀宋”之說是袁世凱和趙秉鈞都知情的。因此,此案很有可能是應桂馨等人為迎合上意,在“毀宋”不成的情況下走了“殺宋”這條路。
另外,上海是國民黨的大本營,在上海一手遮天的國民黨重要人物陳其美本身也加入了青幫,與應桂馨也有密切關系。陳其美素好暗殺,這事發(fā)生在他的地盤上,不免讓人有所聯(lián)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