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我再次瀏覽了幾年前寫的班主任日記,不禁感慨:生命就是這樣無聲無息卻有滋有味地流過的。
幾年過去了?,F(xiàn)在,作為校長的我繼續(xù)當著班主任,當然也繼續(xù)在寫每天的班主任日記。這讓許多朋友在敬佩我的同時,也向我表達了疑惑:“您那么忙,靠什么毅力堅持寫下來的呀?”這個問題,其實我在幾年前就回答過了——當時也有網(wǎng)友給我提出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我不覺得這需要什么‘毅力’,因為這是我本身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已經(jīng)變成了習慣,就像每天再忙再忙也要洗臉刷牙一樣——難道每天堅持洗臉刷牙還需要毅力嗎?寫這樣的日記,并不像有的老師想象的那么累那么苦那么堅韌不拔,因為用文字記錄自己和學生每一天的成長,實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今天,我還要補充說明的是,我用這方式,表達著我對我這份職業(yè)的態(tài)度。
最近我在對我校年輕老師進行培訓時,談到了職業(yè)幸福:“以什么心態(tài)對待自己的職業(yè),將決定你的幸福感。當你對職業(yè)不滿的時候,要么改變職業(yè),要么改變職業(yè)心態(tài)!如果我們把職業(yè)、事業(yè)和生活乃至人生都融為一體,不會覺得有什么累不累的?!?/p>
我認為,對待教育,可能至少有四種態(tài)度——
第一種是“應付”的態(tài)度。本來就不喜歡教書,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教書,覺得大材小用了,心情郁悶,于是只好應付了。沒有教書育人的熱情,只有懷才不遇的嘆息,這樣搞教育,不但自己痛苦,孩子遇到這樣的老師也痛苦。當然,說到“應付”,還有一種情況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剛參加工作的青年人因為不熟悉業(yè)務,不適應新的生活,手忙腳亂,沒有章法,不得不應付,這種應付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是新教師走向熟練之前必然要經(jīng)過的一道檻兒。但是,能夠做好卻有意應付,“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則太不應該——既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孩子。這樣的老師如果實在無法改變心態(tài),不如改變職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