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給孩子看病的難處,孩子自己說不出來有什么地方不適。
張錫純一想,衄血大多數(shù)都是熱的,而且現(xiàn)在是夏天,天熱,同時小兒是少陽之體,生發(fā)迅速,估計是熱證的可能性很大。
于是,就稍微開了一點涼血、止血的藥物,這個時候,正好劉玉良的家長也來了,于是就按照張班主任的方子去抓了一服藥。
但是,熬好了藥給孩子服下去以后,不但鼻子出血的癥狀沒有好轉,反而更重了,劉玉良的家長馬上告訴張錫純:“張老師,好像沒有效果啊?!?/p>
張錫純趕快再給孩子診脈,突然發(fā)現(xiàn),這脈搏似乎比開始的時候弱了一點。他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孩子是寒證??!
大家記住,任何的病癥都至少要分為寒、熱兩種,鼻子出血多數(shù)是因為熱證出現(xiàn)的,但是也有寒證的,這種患者,食物都停滯在胃部不容易消化,清代的著名醫(yī)學家黃元御對此十分有心得。而張錫純正是受了黃元御的啟發(fā),創(chuàng)立了一個方子,叫溫降湯,這個方子專門治療因為胃氣虛寒,導致胃氣不降而引起的吐血、鼻子出血之證。
這個溫降湯的組成是:白術、清半夏、生山藥、干姜、生赭石(軋細)、生白芍、川厚樸、生姜。
這個方子里面,白術是補脾的,生山藥除了補脾之外,還有收斂固澀的作用,清半夏是降逆的藥物,赭石是降下的藥物。此時胃氣上逆,用半夏、赭石可以鎮(zhèn)沖氣;方子里面用白芍,張錫純解釋是怕干姜太熱,熱入肝經,肝為藏血之臟,得白芍的涼潤滋養(yǎng),則可以寧謐收斂,這樣血就不妄行了。
此時,張錫純確認了病癥,就開出了這個自創(chuàng)的溫降湯,讓家長抓了藥,給孩子服了下去。
結果,一劑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