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他就站起來,扭扭捏捏的走出來,走到門口,懶懶的說一句“再見”。店主人忙答應著,回頭笑向那半老徐娘,用法文說道:這又不知道是那一位“委員”的相好,看來很有錢呢……
假使屠格涅夫(Turgeneff)的《貴族之巢》()①在地主華美的邸宅,現在五十年后,蘇維埃俄國新經濟政策初期的貴族之巢卻在小小的咖啡館。原來革命后貴族破產,所余未沒收的衣飾古玩,新經濟政策初行,流到市場上。過了這兩月他們便漸漸集股積聚,居然開鋪子了。其實新經濟實行,資本主義在相當范圍內可以發(fā)展。而資本集中律一實現,這班小資本的買賣不過四五月就得傾倒。我初見街頭所賣白面包,還是小生意家家里自己零做的?,F在已經看得見一兩種同式同樣又同價的白面包,打聽起來,原來已有猶太舊商人復活,做這大宗批發(fā)生意。替他算起來,一天可得利幾千萬蘇維埃盧布呢。資本的發(fā)展--按經濟學上的原則--真是“速于置郵之傳命”()②。
俄國貴族的智識階級向來最恨資產階級的文化--赫爾岑說西歐文明不外一“市儈制度”而已--現在卻都要成可憐的資產階級中的落伍者呢。雖然……雖然……那“懺悔的貴族”--“往民間去的青年”,一世紀來在社會思想上為勞動人民造福不淺。共產黨領袖中磊落的人才也不少過去時代的貴族呵。前一月我曾遇一英國共產黨--很研究俄國文學。他說俄國文化中資產階級一分都沒創(chuàng)造,歷來文學家、社會思想家差不多個個都是貴族……
我的俄國歷史教授紀務立說:大俄羅斯民族東方性本重,個性發(fā)達,固然有許多特點優(yōu)良的國民性,然而缺點也就不少。老實說,一切藝術科學文學的文化不是西歐輸入的么?未歐化的大俄羅斯人污穢遲鈍,劣性很可見,至于貴族青年有志的,那又是一件事--他們歐化雖不純粹,始終在歷史上占了一過渡西歐文化的地位。如說到小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已近西歐,東方色彩就淡得多。平民之中也可以看得文化性。
初到莫斯科時,我們認得一英國人--共產黨,外交委員會的職員威廉。威廉夫人是生長在小俄羅斯的。他曾說小俄羅斯貴族的地主制--封建遺跡,破壞的較早。那地農家婦女愛清潔,有條理--日常生活之中才真見得文化的價值。往往在大俄羅斯及烏克蘭邊境,小俄農家女有嫁給大俄人的。新媳婦進門不到兩三天,立刻就要把大俄農村家庭整頓一番,油刷裱糊都是新媳婦極力主張的--他根性就不能忍耐那半東方式的污糟生活。
六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