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還需要什么樣的電影(2)

我們需要怎樣的電影 作者:唐麗君


“二十年前的香港那就是流行什么就拍什么,所以拍電影慢慢就變成了像炒房地產(chǎn)一樣,哪塊地會賺就買哪塊地,好像吃泡面,水沖一下就可以了?!?/strong>

——吳宇森

吳宇森: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的電影產(chǎn)業(yè)發(fā)展得很好,戲也很多。但是數(shù)量是多了,質(zhì)量還是不見得有太大的突破,有個性的、難得一見的電影比較少,反而是跟風的很多。作為電影產(chǎn)業(yè)整體來講,我覺得是有一點遺憾的。今年,我們很難得才看到一部《艋舺》。

我也沒有什么批判的意思,但是這種情況是很像二十年前的香港。二十年前的香港那就是流行什么就拍什么,很多人只是看到一個眼前的短暫利益,而沒有看到長遠的計劃。所以拍電影慢慢就變成了像炒房地產(chǎn)一樣,哪塊地會賺就買哪塊地,好像吃泡面,水沖一下就可以了。所以真正有導演個人風格的電影比較少。我相信這樣的話對于電影產(chǎn)業(yè)只能維持一時。

大家也可以看看那些以前流行的電影,當市場已經(jīng)達到飽和之后,當那些原來以為只有我們可以拍的類型片,外國人比你拍得更好的時候,市場就慢慢沒有了,甚至連整個市場都沒有了,就很難再起來了。因為我們的電影沒有了個性,所以我們需要培養(yǎng)更多的年輕導演,讓他們有不同的機會。那么應該怎樣做呢?第一,我覺得我們的制片人、投資人應該有一個長遠投資的計劃,當我們看到一部《阿凡達》(Avatar,2009),讓我們非常震撼、驚訝,甚至說我們以后都不需要再拍電影了,因為絕對很難超越人家。那么為什么人家做得這么震撼?是因為經(jīng)過很多年的研究,花了很多錢去讓這個導演摸索新的技術(shù)。那么我們有沒有這個心?有沒有可能這樣做?當一個年輕導演有一個新的想法,有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意,這些投資人、制片人是否可以看到這是很有個性的,并會引發(fā)電影創(chuàng)作新潮流,不管怎樣就先投資他?當有一批年輕人想研發(fā)一個新的技術(shù),不要說超越《阿凡達》,可能是一個新的技術(shù),可以運用別人新的東西,來融合我們自己的舊的東西,或者是把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融合在新的技術(shù)氛圍里,我們的投資人可以不可以來投資,讓他研究二三年,讓他去研發(fā)新的東西,為我們的電影帶來新的視覺效果,我們國內(nèi)有很多非常優(yōu)秀的年輕人,謙虛肯學,他們對很多技術(shù)有很多認識,只是沒有實踐的機會。沒有一個人真的去關切過他們。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如果要培養(yǎng)一個年輕人,眼光可以放得遠一點,給他們投資,培養(yǎng)他們的信心,這樣的話就可以直接培養(yǎng)一些人才,讓我們對電影有不一樣的看法。

年輕導演是需要鼓勵的,但是也很容易走入模仿。所以我希望我們的影展,在選擇、評審電影的時候不要再分什么類型,不要去分你是商業(yè)片還是藝術(shù)片什么的,任何類型的電影都有它值得欣賞和鼓勵的價值。我們不能把一些所謂的大片、所謂商業(yè)片排斥在門外,因為拍任何一種電影大家都有一個艱苦的過程,也需要特殊的創(chuàng)意。評審電影的標準應該是寬泛的、具有包容性的,也不要分一個電影一定是這樣拍,或者是那樣拍。電影一定是有一個藝術(shù)標準的。我來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某部電影里面有一個鏡頭是拍了一個人的背影,這個背影的鏡頭有五六分鐘那么長,這部電影拿了獎。結(jié)果我們會年年看到那樣的電影:一個拍一個人的背影的五六分鐘長的鏡頭。為什么?因為很多年輕導演以為這樣拍就一定會拿獎。看了上一個那樣的拿了獎,結(jié)果每個人都跟著用同樣的方式拍。每個人都這么拍的話對電影事業(yè)沒有幫助的。人家看的是第一個這么拍的人,不是后面同樣拍的人。其實商業(yè)片也是一樣,有一個導演在拍攝驚悚片的時候開創(chuàng)了一種方式,用搖晃的鏡頭、振動式的鏡頭來拍,結(jié)果不管是好萊塢導演、歐洲導演還是亞洲導演,不管是拍武俠片、文藝片還是喜劇,也拿著那個鏡頭晃晃,看得很多人頭暈眼花。大家以為這樣拍就是潮流,就是現(xiàn)代。如果那些鏡頭你還要講究、還要細分,已經(jīng)是老套了。但這樣的電影也是曇花一現(xiàn)。如果大家都這樣弄,電影就變得更加沒有個性了,這樣會很快完蛋。

很多年輕人到電影學院去學電影,但他們沒有機會去發(fā)揮才能,沒有機會去投入拍攝工作,沒有機會去參與這個行業(yè);也有很多年輕人覺得電影是一個不安全的行業(yè),因為他們很難有成功的機會。所以,很多人是付出了很大的心力、很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去參與拍電影,他們也流血、流淚、流汗,也是經(jīng)過很多的思考、很多的掙扎才選擇出某些工作方式來參與創(chuàng)作。那么這些年輕人不管是得意的,還是失意的或者是參與一些藝術(shù)片的創(chuàng)作,他們都收獲了一種成就感,他們都希望能被鼓勵。不管是什么獎項,能給他們一個肯定,他們就會覺得參與電影工作是有意義的,是值得的。如果某些影展只側(cè)重某一些項目,會讓年輕人很失望,他們會覺得沒有獲得大家的認同,而認同對年輕人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呼吁,我們的影展第一要注重怎樣去鼓勵年輕人,第二要注重透過怎樣的方式給年輕人一個引導,告訴他們原來拍有個性的電影才可能拿獎,才可能獲得冠軍。也鼓勵年輕人保持他自己的個性。我們在座有準備做導演的朋友,將來有機會拍電影的話,要拍出不同的風格,而不是學某一個人的風格。所以影展方面也要盡一份努力,也要堅持肯定自己的風格。這樣對中國電影的評價會具備更強的客觀性,中國電影事業(yè)也可以維持長遠。謝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