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底國共大決戰(zhàn)勝負已分,南京政府精銳喪盡,人民解放軍已飲馬長江北岸。四面楚歌的蔣介石,被迫愿和談下野,意欲通過談判爭取時間整頓兵馬,卷土重來。“代總統(tǒng)”李宗仁也要求與中共談判,希望談出一個“劃江而治”的局面,坐穩(wěn)江南半壁江山。
此時此勢,毛澤東是“宜將剩勇追窮寇”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國,還是“沽名學霸王”滿足于“南北朝”?他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將革命進行到底”。
——《1949:毛澤東拒絕“南北朝”》 陸茂清
蔣介石有日記中常見很多反省,自稱:所造罪孽,不能怨天尤人,只能待罪補過,以求自贖。反省之一,是外交失敗。反省之二,是軍事崩潰。反省之三,是黨內(nèi)分裂,紀律掃地,組織松懈。反省之四,是經(jīng)濟、金融政策的失敗,蔣認為這是軍事崩潰的“總因”。 反省之五,是抗戰(zhàn)勝利后,選擇實行民主憲政制度,以及國民代表大會選舉等,都動搖“剿匪之基本”,與“剿匪對共政策”背道而馳。反省之六,是本身的驕矜、憤懣、自恃、忙迫,不能澹敬虛心,全憑主觀行事。反省之七,是干部制度不立,干部腐化自私……
——《蔣介石在日記中如何反省》 楊天石
斯大林不想與美國直接對陣。他在私下可以提供任何幫助,要槍給槍要炮給炮,但就是不能出面。但金日成頂不住美軍的攻擊怎么辦?答案只有一個,請中國出兵。
違背斯大林的意愿,中蘇關系就會走向解體,《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就會變成一紙空文,這是毛澤東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因此,中國出兵朝鮮,也就不難理解了。
——《1950:朝鮮戰(zhàn)爭是如何發(fā)生的》 沈志華
中共士兵是作戰(zhàn)勇敢,還是被逼送死?與其籠統(tǒng)地談論林彪的戰(zhàn)術如何“殘忍”,不如換一個角度,深入探討一下林彪的軍官和士兵為什么會心甘情愿地聽從那些“殘忍”的命令,一上戰(zhàn)場就“瘋了”?
——共軍”在戰(zhàn)場上為何打“瘋”了》 楊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