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送孩子有學問
我是無車族,對車也沒太大興趣,喜歡無事時在家宅著讀書、聽音樂。于是,自詡“低碳哥”、“樂活”族。
身邊的朋友們幾乎都有車,他們感嘆成了家里的司機,每天開車接送孩子上下學,也有人堅持讓孩子乘公交車或騎自行車,理由是借鑒香港富翁讓孩子乘公交的教子經(jīng)驗,試圖讓孩子吃點苦,鍛煉鍛煉毅力。
我認為,如果有車又有時間,家長不妨接送孩子上下學??梢猿浞掷迷谧约很嚴锏陌察o環(huán)境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如果家長工作忙碌,孩子也能夠乘坐公交車,不依賴父母,即使偶爾打車也未嘗不可。
送與不送并不是最根本的問題,形式永遠是為內容服務的,關鍵點在于孩子能夠理解父母“送”是表達“關心和愛意”,即使不送,也能理解父母的做法。
對孩子也不必要太過于苛責,堅持不送也未必能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許在某種程度上還疏遠了親子關系,或令孩子記恨于心。但一味地堅持無論自己有何事,一定要接送的孩子的,如果孩子沒有絲毫的體諒和感恩之心,這種接送就沒達到目的。結果可能是無私的父母培養(yǎng)了自私自利的孩子。
我今天仍然看到已經(jīng)讀初中,更有個別高三的學生,由高齡的爺爺奶奶幫忙背書包,而這些學生像沒事兒人一樣空手蹦蹦跳跳前行,老人在后面追著跑。
送也罷,不送也罷,不走絕對化,不必由家長全權決定,還要征求孩子意見。
依依在幼兒園期間,年齡過小,過馬路有安全隱患,以姥姥、姥爺為主接送。
依依讀小學了,學校離家一站地的距離,小學二年級之前,大多數(shù)時間由姥爺騎車接送依依,書包放在車筐里。三年級始,依依不想讓爺爺騎車接送了,她更愿意自己背著書包到學校。
于是,我們召開家庭會議達成一致意見:依依自己背書包走路上學,姥爺推著車在后面陪伴走到學校,目送進入教學樓。下午放學時姥爺在校門口等候,遵照學校的規(guī)定,與老師將孩子交接完畢,讓依依自己背包回家。之后,姥爺跟著依依上學時與她保持的距離越來越遠,確定依依能夠獨立過馬路,能夠應變可能的意外。依依在三年級最后的一個月,又提出不讓姥爺送了,認為自己完全可以獨立上學了。我與岳父商量,目送依依過馬路,讓她自己去上學。四年級開學以后,依依一直獨立上下學。
四年級寒假,依依在北師大南側的小學里學習。我將依依送到校門口,目送她進了教學樓,我轉身去了辦公室。
大約兩個小時后,我接到夫人的電話,她風風火火地說:“你在干嗎?媽剛才給我打電話說孩子自己回家了?!?/p>
我也一驚,還沒到下課時間,所以我還在辦公室里。依依怎么自己回家了?從上課的小學到家里這段路程有五六站地,依依經(jīng)過五六個紅綠燈,一個過火車的路口,還要穿過一座經(jīng)常堵車的立交橋,更可怕的是還有一段人來人往、全國有名的批發(fā)市場。她怎么回去的?
我立即打車回家。進了家門還沒開口,岳母先說:“依依自己回來了?!?/p>
我看到依依沒事兒人的樣子,平靜了一下心情。安全,在我心中永遠是第一位的,只要孩子沒事,少上半天課沒關系。
我開始和依依聊天:“寶貝兒,你想回家,怎么沒給爸爸打個電話讓我去接你呢?”
“我沒記住您電話,您不是剛剛換了個號碼嗎?我給媽媽打了兩次電話,可是媽媽都沒接?!币酪勒f。
“你沒帶手機怎么給媽媽打的電話?”
“樓道里有好多阿姨,我找一位阿姨借的手機。”依依指的阿姨可能是送孩子上學的家長。
“你怎么向阿姨說的?”
“阿姨,您能借我手機用一下嗎?我想給我媽媽打個電話?!币酪勒f。
“好樣的!這樣一說,阿姨就借給你手機了。你自己怎么回來的?路這么遠還那么亂。”我話題一轉,我更關注孩子在路上的事情。
“我走著回來的,身上一分錢都沒有帶,坐公交都沒錢?!?/p>
“你怎么從那個立交橋過來的?拐彎的車很多,他們不會給行人讓路的?!蔽艺f。
“我自己也不敢過,我等在路口,后來人多了,我擠在人堆里,跟著好多大人一起過的橋?!?/p>
我聽完依依這些話,實實在在地把她夸獎一番??隙怂莫毩⑺伎寄芰蛨詮娨懔Α?/p>
然后為引導孩子進一步解決問題,我繼續(xù)問:“今天是因為老師有事沒來還是什么原因沒上課呢?”
“我進了一樓教室,沒看到我們班同學。我等了一會兒,一個人都沒有,我想可能是今天不上課。我就想回家了。”依依說。
“我給老師打電話了,她說今天換教室,在二樓上課。因為負責人王老師經(jīng)常見到爸爸,他本應通知我,結果把這事給忘記了。在你看不到同學時,爸爸曾帶你去過二樓辦公室,那里的老師你都認識,你去問問她們怎么回事,是不是就不會白跑一趟了?”
“嗯。我沒想起來?!币酪勒f。
“剛才你說沒記住爸爸電話,給媽媽打電話時媽媽沒接。你是知道姥姥家電話的,給姥姥打個電話,姥姥會給我打電話,我就會過來接你?!?/p>
“我沒想那么多,一看沒人,我就急了。”依依說。
“沒關系,人在著急的時候,處理事情就會不周到,大人也是這樣?!敝?,我教依依如何放松的具體方法。
在依依四年級放暑假前一個多月,家庭計劃裝修房子,這樣,9月份開學時,我們就可以再搬回來住。于是我們搬到了五環(huán)外郊區(qū)的住宅里,依依上學就變得格外遙遠了,大約公交車20多站的路程。最初幾天,我們乘公交送依依上下學,在車上教她記路,如何在公交車上保證自己安全以及如何預防突然剎車可能造成的傷害。一周之后,我們將依依送上公交車,委托售票員到站提醒孩子下車。依依放學時,自己乘車回家。
經(jīng)過鍛煉,依依能夠獨立處理許多問題。當讀中學之后,如果依依和同學相約出去玩,只要她把其中一位同學的電話留給我們,并說明時間、地點、項目和大約回家的時間,我們就很放心她自己外出。 [分享]
人們普遍反應孩子的獨立能力差。而事實上,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都一再向家長表明自己想要獨立的態(tài)度,并堅持自己的行為,卻持續(xù)遭到家長的限制。如:當能夠用手抓東西吃飯時,家長不允許孩子下手亂抓,要喂孩子吃飯;當孩子能夠走路時,家長擔心孩子摔倒,堅持扶著孩子一步一步走下去;當孩子希望自己背著小書包走路時,家長擔心孩子負擔重,于是替代孩子背包……當孩子長得大一些,家長意識到無力承擔這份沉重時,又開始抱怨孩子缺少獨立性。
試著放手給孩子獨立思考和自由選擇的機會,讓他們做能夠做到的。包攬孩子的事務只能讓孩子缺乏生存能力,而逐步放權讓孩子學會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孩子才能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