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論莎士比亞的文章,是研究莎士比亞的經(jīng)典文獻。我們熟悉歌德、蒙田、卡萊爾、司湯達、托爾斯泰等大文豪論莎士比亞,其議論風(fēng)生,鞭辟入里,常為我們理解莎翁開一片新天地。周先生既踵武前賢,又另辟蹊徑,給我們一個新角度來理解莎翁。從莎翁的人格理解他筆下人物,反之亦然,從他筆下人物理解莎翁人格。這是周先生作為道德哲學(xué)家的獨特角度。
周先生是介紹康德美學(xué)入中國的開山人物,但在對莎翁的研究上,他完全不理會康德對莎翁的評判。康德認為莎士比亞的天才并不一定創(chuàng)造出完全合乎典范的作品。但在周先生看來,莎翁的戲劇就是他個人生活的諸種經(jīng)驗的升華,他是完全自然地、真實地“創(chuàng)造”他的作品??嗤础⒈?、歡欣、幸福諸般感受都化作栩栩如生的舞臺人物,通過他們,我們能抵達生命的“真”的深處。
卡萊爾論莎翁,把他比作自然的大地,一切樹木皆由此生發(fā)。而所生發(fā)者,皆勻稱和諧。周先生卻以陶淵明的自然觀比照莎翁的自然人格。莎翁的自然是人格化的自然,而陶淵明的自然則是將人包容于內(nèi)的自然。在前者,人與自然仍是兩物,在后者人就是自然。
在周先生看來,莎士比亞的戲劇是讀哲學(xué),特別是讀道德哲學(xué)的必修課。我們伴隨莎翁筆下人物開始我們的人生旅途,“隨著莎士比亞當(dāng)學(xué)生走了一生,及到書本一丟,我們該說,我們了解了人了”,這讓我們想起歌德的話,“說不完的莎士比亞”。
——趙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