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校史變遷

歐洲頂級大學傳奇 作者:楊佩昌


  

1.成長歷程

巴黎大學最早是從教會學校發(fā)展起來的,前身是索邦神學院,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學”一詞。建立于12世紀后半葉。學校建立的最初旨意,是教窮人的孩子學習神學。學生在學校里除了必修神學外,還學習文法、邏輯、修辭等課程。

13世紀末14世紀初,在羅馬教皇的支持下,它成了基督教世界最著名的教學中心,大批來自西歐的老師和學生涌向這里宣揚基督的普救性。13世紀末,這所學校的師生已上萬,許多來自歐洲鄰國。這一時期,巴黎大學擁有許多特權,如法權自治和結社權、罷課權、授予學位的專一權等。

由于學生們經(jīng)常打架、罷課,給社會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15世紀中葉,巴黎大學相繼被取消了法律特權和罷課權。同時,世界上許多新大學迅速崛起,大幅度減少了巴黎大學的生源,導致巴黎大學的國際性日趨減弱。

1789年,法國爆發(fā)了歷史上一次徹底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結束了波旁王朝,為法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了道路。但巴黎大學在革命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資產(chǎn)階級為打擊封建勢力和教會勢力,在1973年前逐步取消了它的法人資格,解散了“索邦社團”,到最后1793年的“恐怖時代”,取締了巴黎大學的四個學院。直到1806年,巴黎大學才在拿破侖創(chuàng)辦帝國大學的政策下得以恢復。

1968年,為反對中央集權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巴黎大學作為“始作俑者”,由學生自發(fā)促成了波及法國、歐美甚至震驚世界的“五月風暴”。從1969年開始,巴黎大學各學院開始改組,組成了175個新的教學研究單位。經(jīng)過多方面的協(xié)調(diào),1970年組成了新的13所巴黎大學,并于1971年同時宣告成立。

2.羅貝爾·德·索邦

羅貝爾·德·索邦于1201年出生在法國北方阿登省索邦鎮(zhèn)的一個平民家庭,年輕時靠救濟完成學業(yè),25歲時就讀于巴黎拉丁區(qū),攻讀神學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nèi)〉昧私淌抠Y格,當上圣母院議事司鋒。在不斷努力下,羅貝爾·德·索邦后來成為法王路易十六九世的私人懺悔教士。 

那時的羅貝爾·德·索邦很貧窮,沒有能力為學生們提供住宿,只能在一些分散的、簡陋的教室里義務為學生們傳授神學知識。1253年,在路易十六九世的支持下,索邦買下塞納河左岸拉丁區(qū)的一棟建筑,創(chuàng)立了神學院,出任院長,取名索邦神學院,旨在給貧窮學生提供學習神學的機會。

在神學占主導的中世紀,索邦成為歐洲大學的典范,牛津、劍橋、柏林等高等學校的創(chuàng)辦都以它為模本,因此,在歐洲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人們常說:索邦,歐洲大學之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