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魯大學斯德林圖書館的左前方,有一汪清水流淌在黑色橢圓形的大理石桌面上,那就是著名的女生桌。
女生桌,并不是意味著女生的形象,而是刻錄著女生在耶魯大學的故事。它記錄了女性在耶魯大學從無到有與不斷壯大的過程。大理石與水,黑色與透明,柔韌與堅固,這是凝練而完美的創(chuàng)意,時光飛逝,流水潺潺,女人如水,清澈晶瑩的水流在向現(xiàn)實訴說著怎樣的往事。
50多年前的耶魯大學沒有女生的身影,而且在耶魯大學300年的歷史中,長達200多年沒有女生的身影。令人窒息的是不僅耶魯大學將女性拒之門外,其他的常青藤盟校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同樣也拒絕女生入學。
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女性是一個受歧視的性別,高等院校是屬于男人的,世界是屬于男人的,女人只屬于婚姻和家庭,屬于瑣碎無盡的家務。女權主義作家貝蒂·傅瑞丹出版了《女性的奧秘》一書,她曾非常極端地用“納粹集中營”來比喻當年美國婦女的處境。此書與1949年出版的法國女哲學家波伏娃的《第二性》一同成為隨即席卷整個西方社會的女權運動的最重要綱領。
婦女們在受教育和就業(yè)上爭取與男人平等的權利。建立新的女性價值觀很快成為社會激進知識分子的共識。而耶魯大學的男學生也為推動這一進步而作出了貢獻,他們一再地集體示威抗議。從1965年開始,學校在重重壓力下,已經開始討論男女合校的可能性,然而傾向于保守的校董會卻一拖再拖,但時機還未成熟,社會大環(huán)境和學生施加的壓力似乎還不足以打破激進派與保守派的均勢。
到1968年的秋天,學生提議校方立刻舉行一個“男女合校”的試驗周—那就是,邀請500位來自各個女校的學生來耶魯大學試讀一星期。贊成男女合校的校長金曼·布魯斯特看準這個契機批準通過。這些自告奮勇的耶魯大學男生自己住在臨時搭成的帳篷中,卻把自己那設備齊全的宿舍讓出來給女生住。結果一周下來,這個試驗得到了學生們普遍的支持,也為男女合校的想法吹響了勝利的號角。1700多名學生聯(lián)名寫信請求校董會盡快實行男女同校,在校長布魯斯特先生的支持下,校董會終于決定,從1969年起耶魯大學正式招收女生。受其影響,同年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也開始招收女生。
如今,在黑色的大理石桌面上刻著一組組數(shù)字,以年代對應著女生的人數(shù),它們呈螺旋狀排列,如1870年:0,1880年:0,1968年:0,1980年:4147……
女生桌是由華裔著名設計師,耶魯大學的榮譽博士瑪雅·林女士設計的,她因設計美國越戰(zhàn)陣亡將士紀念碑而成名。1994年在耶魯大學慶賀男女同校25周年的儀式中,瑪雅·林正式將女生桌獻給了她的母?!敶髮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