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對“兒童不宜”比較關注,卻容易忽略事情的另一面,即對孩子們的言行作過多的成人化解釋而不自知。
最難忘的,就是我們蒙自路鄰家男孩的故事。
那孩子極具繪畫天分,從小喜歡涂抹,十一歲已經(jīng)進了市少年宮的繪畫組,但有個嚴父,住在五樓的我們常??梢月牭絹碜匀龢堑暮浅饴?。
一天其父忽招我,說孩子出事了,進門一看,老師坐著,鐵青著臉,父親也坐著,鐵青著臉,惟孩子站著,臉嚇得煞白。
事由是孩子居然畫了幾張電影票,大饗同學??上ЧΨ蜻€不到家,豁邊了。
這還了得?!班主任嚴肅地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是品行大事!現(xiàn)在已經(jīng)如此,長大以后偽造票據(jù)、偽造簽證,甚至……他說他不敢想象下去。
其父素嚴,被老師一提示,便開始無窮無盡的訓誡,我知道我已勸不進,只好由他去,結果家里訓、學校訓,孩子蔫了很久,后來,干脆市少年宮也不去了,繪畫天分喪失殆盡,前不久遇到他,儼然一個廢人。
這就是“成人化”兒童言行的惡果。它給兒童的心理傷害可能是一輩子的。
“畫票充饑”,固然不能提倡,但立馬把它上升到成人世界的“胡作非為”,其實正是成人的“胡作非為”!
都知道孩子心智發(fā)育不全,而且正因為其“不全”,所以限制他們接觸淫穢性、粗暴性、殘暴性的東西,然而,現(xiàn)在常見的現(xiàn)象是,明知道他們心智發(fā)育不全,卻每每對他們的言行作成人化解釋,環(huán)視周圍,比比皆是,最敏感的是“撒謊”和“早戀”。
孩子為什么不肯說真話呢?最初的動因總是“害怕”,趨利避害是所有動物的本性,越有高壓,越撒謊,高壓久了,撒謊多了,反而變成了習性,習性已成就難改矣,但最初的罪魁卻是我們的高壓。
記得我們孩子一年級時,學校規(guī)定每天必須帶手帕,那天恰恰忘了,值日的要出示,他急中生智,很瀟灑地把褲子袋袋布(花格)拉一點點出來示意,居然混了過去,他的“死黨”很佩服他的急智,一天不經(jīng)意地轉述我們,我一聽,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