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語言清麗,意境深幽,想象力豐富,具有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詞人用砍去傳說的月中桂樹,隱喻鏟除朝廷中黑暗的投降派,讓人間享受到更多的光明,寓意是很深的。對這首詞,毛澤東至少圈畫過兩遍,在天頭上畫著大圈。
《木蘭花慢》這首詞前,辛棄疾寫有一段小序:“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薄短靻枴废抵盖娮?,全詩提出一百幾十個問題,對自然現(xiàn)象、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提出許多疑問。辛棄疾的這首詞為: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fēng)浩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毛澤東在這首詞的標(biāo)題前連畫三個大圈,對小序中的每句話加了圈點,在詞中每個疑問句后,都畫著一個大大的問號。辛棄疾是生活在800多年前的一位詞人,他細(xì)致地觀察到月亮升落的天象,想象到月亮是旋轉(zhuǎn)的,從我們這邊看月亮是“去悠悠”,而那一邊可能“是別有人間”。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到這首詞時說:“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xué)家密合,可謂神悟?!?964年8月,毛澤東在和周培源、于光遠(yuǎn)等人談?wù)軐W(xué)問題時,認(rèn)為辛棄疾這首詞,和晉朝張華《勵志詩》中的“太儀斡運,天回地游”都包含著地圓的意思。由此可見,毛澤東對這首詞的著意圈畫,除藝術(shù)上的欣賞外,還十分贊賞詞人辯證思維的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