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慈能予樂,悲能拔苦

幸福禪 作者:釋永信


顯明

佛經(jīng)講“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拔苦予樂,就是慈悲。如果分類來講,慈悲的行為是佛陀的思想,喜舍的行為是菩薩的思想。菩薩是舍己為人,喜歡幫助別人,不顧自己,完全度眾生。所以,弘法者是續(xù)佛慧命,度眾生是叫他種福田?!盁o緣大慈,平等大悲”,佛教講的無緣大慈是一律平等,并不是你跟我有緣,我就給快樂,跟我無緣就給你痛苦。

人所求的,不外乎是現(xiàn)世或來生的快樂,或究竟解脫的快樂。求現(xiàn)世快樂的,一般都會念消災(zāi)延壽藥師佛;求來生快樂的,就寄望阿彌陀佛;求究竟解脫的快樂就是成佛、作祖,或作羅漢,出三界。

現(xiàn)在大家都有錢,有錢了就要爭,都沒想到過去艱難困苦的日子是怎么過來的,我們不能忘本,要飲水思源。希望大家不爭,希望大家忘我,希望大家看透一點,這樣不管是家庭、社會、國家都會很富強。目前雖然正吹著一陣歪風(fēng),只要大家站穩(wěn)了腳步,應(yīng)該是前途光明的,這是修慈悲后的第一個階段——扎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