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梅與雪,二者相處的并不和諧,還為了“爭春”而發(fā)生了一些小的爭執(zhí)。它們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天,而且是互不服氣,誰也不肯低頭謙讓。這樣的切入點,可謂是別出心裁,難怪連詩人都無法給它倆作出令人信服的評判了??蛇@不代表詩人就此束手無策。硬著“拉架”不成,點不出個高低對錯來,那咱可以換個角度,另取一條思路,故而又有了詩的后兩句,十分巧妙地托出二者的優(yōu)點與短處:梅雖然白凈,卻還是不如雪白;雪雖然清幽,卻沒有梅花的芳香。過去的詩人,有寫雪白的,有寫梅香的。如唐代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寫到的:“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边€有北宋詩人王安石那首膾炙人口的《梅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币约八纬娙肆趾途改蔷潴@才絕艷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但是如此詩這樣將二者并寫,且作了如此生動有趣的比較的,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而這一句,既是回答了“騷人擱筆費評章”的原因,道出了雪、梅各執(zhí)一端的理由,也順勢擺平了雪和梅二者的爭吵:誰都是好壞各半吧,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就不要再吵來吵去了。
到此處,作者寫這首詩的言外之意已經(jīng)不言自明了:別看雪梅的爭春各有長短,其實我們做人也是如此,但是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而第二首詩,則直接點明了這種意思。有梅無雪或者有雪無梅都不成,要么不精神,要么落入俗套。最好的春景是什么樣呢?當然是梅和雪“并作十分春”!這兩首詩兼具情趣與理趣,角度獨特,構思新奇,確實值得詠思。
孔老夫子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教育我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边@就是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我應該選擇他好的地方去向他學習,而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對照自己以改正自己的缺點。確實,待人待事,都必須辯證且全面地去看。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事物都是各有千秋,就像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重點在于如何對待。有人為自己的優(yōu)點揚揚自得,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卻對別人的優(yōu)點不屑一顧,對別人的短處嘲諷譏笑,最后定然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借鑒。對待同事、朋友、同學、隊友等,必須學著去借鑒他們的優(yōu)缺點,以此來觀照自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唯有互相取長補短,才能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