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度,眼界決定境界(2)

任憑風(fēng):且聽雨 作者:童小茜


荀子在《勸學(xué)篇》里寫道:“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可見登高能給人以寬廣的視野和開闊的胸襟,對于人全面而客觀地去看待問題,無疑是一種極大的助益。在我國江蘇省,有一座叫做“盱眙”的小縣城,自秦代便開始設(shè)縣,并使用這倆字兒作縣名,不知道大家伙兒能把它們認全嗎?其實它們念做“XU YI”(第一個字讀第一聲,第二個字讀第二聲),其中“盱”字是“張目”的意思,“眙”字是“舉目”的意思,“盱眙”二字取的是登高望遠之意,意在鼓勵當?shù)厝瞬粩嗟歉咛魍?,以獲得更大的發(fā)展??梢?,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代先人們便有此意識,“登高望遠”確實是實實在在地刻入了我們民族的基因中,融入了我們民族的骨髓里。而在國外,牛頓也曾把自己的成功解釋為“我比別人看得更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確,只有不斷地登高,站在了高處,有了比一般人更高的視界,才看得更多、看得更廣,對問題的理解自然也就更為深入和透徹。

那如何方能不斷登高直至達到“人上人”的境界呢?登高之路,雖然可能會有捷徑,但終究離不開踏實地進取。正如古諺語中所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沒有事前的積累和拼搏,大自然怎么會那么輕易地把美好景致相送呢?站在低處,雖不勞力而省心,卻恐怕永遠只能待在自己狹隘的世界里做著夜郎自大的迷夢,如同坐井觀天的青蛙般可笑,從而錯過世間的萬千風(fēng)景。而若我們心中能藏有一個“欲窮千里目”的追求,哪怕付出再艱辛的努力和代價,當不斷地“更上一層樓”而達到巔峰的位置時,這種境界自是不足為井底之蛙們知道的。

有人認為,人生的登高需要登山隊員一般的強健體魄。其實不盡然,只要有一顆足夠堅強的內(nèi)心和一個永遠向上的信念,任何人都能達到自己能力的巔峰。

多少年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賢達先驅(qū),為了一個“登高望遠”的理想,不斷開拓不斷奮進??梢哉f,整個世界都因為人類不斷地進取而格外地飽含生機和活力?!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景致或許能夠用視野窮盡,但不斷進取之路卻是永無止境,這大概也是我們不斷探尋登高之道的原因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