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寵辱不驚,保持一顆平常心(1)

一輩子,三萬天:不后悔的活法 作者:付娜


唐朝,有個叫盧承慶的人,為官清廉,做事認(rèn)真,講求實際。他當(dāng)?shù)氖强脊T外郎,這是隸屬于吏部的官職,主要負(fù)責(zé)考察官員。當(dāng)時,考察官員有級別標(biāo)準(zhǔn),先大體分成上中下,然后每一級再分成上中下,比如最好的是上上,差一點的是上中,以及中中、中下、下下之類。

有一次,盧承慶考核一個監(jiān)督運糧的官員。這個人在運糧食的過程中,由于翻船把不少糧食掉進(jìn)了河。因此,盧承慶只給他定了一個中下:“沒給你弄個下下就是照顧你的面子了。你把船都弄翻了,國家的糧食丟失了那么多,所以只能給你中下這么一個評價。”可是,這個運糧官得到中下的評語,一點也沒生氣著急,反而談笑自若,該怎么著就怎么著。

盧承慶覺得,我給他這么低的一個評價,他都沒生氣,說明他認(rèn)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人還行;從這點上來講,這個人有認(rèn)錯表現(xiàn),有責(zé)任心,改個中中吧。改成中中后,這個運糧官也沒因此而高興。

盧承慶心想這個人真絕,“寵辱不驚”,無論怎樣,他都能坦然面對。他又調(diào)查到,那次船翻了,不是他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為突然遇到刮大風(fēng),把糧船給吹翻了。總之,不是人為的原因。盧承慶一想:我給他中中看來也不合適,又改成了中上。這個運糧官還是沒有因此而特別高興。

從此盧承慶對他印象很好,以后在吏部考核的時候,就注意提拔了他。

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杰出的愛國宗教領(lǐng)袖趙樸初同志遺作中寫道:“生亦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fēng),不勞牽掛?!边@正充分體現(xiàn)了一種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達(dá)觀、崇高的精神境界。

當(dāng)今棋壇有“石佛”之稱的韓國圍棋第一高手李昌鎬,他總是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每次對弈,置勝負(fù)于度外,平心靜氣地走好每一步棋。出現(xiàn)劣勢時,對手大多有些忙亂,但他依舊毫無表情,紋絲不動,而最終的勝者則常常是他。

然而,這世間,真正能寵辱不驚,保持一顆平常心的畢竟是少數(shù),很多人由于種種原因還是表現(xiàn)得非常浮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