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葉克飛這小家伙

金庸政治學(xué)(一) 作者:葉克飛


標(biāo)題模仿金庸《韋小寶這小家伙》,金庸原本對韋小寶是極愛的,后來不愛了。

總覺得,金庸愛韋小寶是真情流露,那個時候,他還“年輕”。到了老年,所追求的東西會有些改變,于是到處說,后悔了,韋小寶會教壞小朋友,不該讓他有好結(jié)果——給他配了七個性格各異,但個個絕色的老婆。

這本身就是政治,就像他在公開場合把自己年輕時的偶像莎士比亞改成了鄧小平。只不過這種政治現(xiàn)象發(fā)生在金庸身上,讓人覺得可以原諒。金庸做任何事情都會被大多數(shù)人原諒,這沒辦法,他在華人世界的聲譽比排名第二的都高出很多,雖然誰也不知道華人世界聲譽排名第二的是誰。

一般說來,我很不喜歡所謂政治權(quán)謀、職場指北一類的書,能離多遠就離多遠,總覺得這類書是在教人“學(xué)壞”。竊以為,做人還是直接一點好,除非你真的想搞政治而不是總被政治搞。年紀大了,見識閱歷多了一點后,心里有了一點糾結(jié),覺得年輕人看這類書,職業(yè)生涯會少走些彎路——糾結(jié)的是,這些書,會不會把年輕人身上的棱角磨平?

如果年輕人身上都沒有了棱角,這個世界,是否太單一了些?

不喜歡沒有年輕人的世界,不喜歡沒有棱角的年輕人,也就不喜歡這類書,這本也不例外——除非你不把本書當(dāng)成職場秘籍和政治入門,而把它當(dāng)成從人性角度分析金庸筆下人物心理圖譜。

多年以來,金庸處身香港,做政治評論員,成為了出色的內(nèi)地觀察家。他多年一直為《明報》撰寫政治社評,而內(nèi)地這幾十年人性各個角度的極端突破,為他的分析帶來豐厚土壤,香港的安全屬性又為他帶來近乎無限的言說空間。在這種情況下,他(為提高報紙發(fā)行量而撰寫)的武俠小說里,像他自己老了以后所說,沒有摻雜他的政治洞見,估計鬼都不信。要說任我行、東方不敗的種種作為沒有文革的影子,要說《連城訣》諸君沒有來自內(nèi)地政治的靈感,要說袁承志的漂流海外,令狐沖、任盈盈事后只羨鴛鴦不代表他的人生終極理想和兇險政治躲避之道……你信嗎?

葉克飛君對金庸浸淫之深、把握之精細,自不待言,讓人吃驚的是以他剛滿三十歲的年紀,居然深諳官場精髓、人性險惡,而其條分縷析、鞭辟入里,讀之偶爾會冒冷汗。以金庸為名衍生出來的作品,并不少見,但同類著作中,無疑,此書力拔頭籌。

值得提醒的有兩點。第一、有關(guān)金庸著作,故事固然精彩絕倫,但其華麗外殼下,是儒家內(nèi)核,和現(xiàn)代人權(quán)、民主、科學(xué)等格格不入,而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儒學(xué)作為一套學(xué)說,自有其存在價值,但如果還是依靠這套東西,欲如金庸筆下人物那樣試圖修齊平治,是沒有出路的。第二、關(guān)于本書,如果你體會到了葉克飛闡明的那些明規(guī)則、潛規(guī)則,固然會為你日后生活、工作帶來一些方便,但做人做事,還是要有自己的堅守——最好的例子莫過韋小寶,四處騎墻,最后的結(jié)果是不得不退出,銷聲匿跡。

十年前認識葉克飛的時候,他還是個學(xué)生,已經(jīng)開始為《南方都市報》撰寫專欄。十年后,他奉獻了這本《金庸政治學(xué)》,但實話實說,這并不是我對他的期待。這類小品文,好看好讀,能讓人想點什么,也會讓人會心微笑,但他完全有理由也有能力,寫出更好的作品。 

是為序。

   

某年月日于挖礦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