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個人,目標可以增強一個人內心的方向感;對于企業(yè),目標有助于保持它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即便你一心一意只想達成一個目標,想好什么時候做到哪一步,對確立實用的決策標準也是有益的。如果你計劃讓公司的銷售量翻番,即便你不確定1年內能否做到,它也會影響你制訂的計劃和對來年的展望;而如果你的計劃是5年內讓銷售量翻番,你的計劃應另當別論。
所以,把目光聚焦在3萬英尺的高度,應該養(yǎng)成習慣長期進行效果才最好。它可以保證,只要你自覺精力不濟或者力量太分散時,能回歸原來的暢通道路。比如,你知道自己該理一理個人財務,那么,制定一個希望在12個月內達成的目標,你就會有動力著手解決這個問題(用捕捉、明確意義、組織整理和回顧的步驟)。這是擺正視角有助于掌控全局的典型例子。
放寬比賽視野
眾所周知,效率高的個人和企業(yè)有個常見特點,即有一整套明確的書面計劃。高業(yè)績的關鍵是重點突出,書面目標當然也是重點突出的。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兩種常見情況下要每隔一兩年作一番評估:(1)原先的目標早已完成,新目標尚未確立;(2)雄韜偉略與現(xiàn)實嚴重脫節(jié)。前一種情況,你實現(xiàn)了既定的目標,還沒有確立更具挑戰(zhàn)性和誘惑力的新目標,就好比你駕駛摩托艇在水面上打轉,螺旋槳還在轉,卻無人掌舵。就好像你此前的成功已把摩托艇發(fā)動起來,它仍有動能,只是苦于缺乏方向。你覺得自己還有余力,卻不知道該干些什么;就好比你盛裝打扮,卻無處可去。
后一種情況是你規(guī)劃了宏偉的藍圖,卻沒有付諸實施的基礎,也缺少實現(xiàn)藍圖的戰(zhàn)略。你想當一名成功的小說家,那么,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明年你應做到哪一步?你想賺錢,賺到腰纏萬貫,退休后過另一種生活,那么,你最好制訂一個什么計劃在今后24個月內完成?你想讓企業(yè)的贏利達到某個水平,在5年內保持吸引客戶,那么,你短期內要制定什么可行的目標?
目標的悖理之處在于,它如此可貴,人們卻常懷抵觸心理。這是為什么?確立完成任務需克服的困難很簡單,只要下定決心執(zhí)著于長遠目標,就必須甘愿放棄熟悉的日常生活,冒險跨入未知的領域。我的目標實現(xiàn)不了怎么辦?我的目標根本不對路怎么辦?我要作出什么樣的犧牲?你能否長期執(zhí)著于美好的愿景,要看你對自己有沒有信心,是不是相信自己能夢想成真,你有沒有足夠的底氣和毅力去完成這項任務。
有些時候,執(zhí)著于高遠的目標不是明智之舉,它容易削弱而不是加強你的掌控感。你準備大動干戈、另起爐灶的時候,潛意識會告訴你,前途兇多吉少。如果你覺得掌控目前的局面已經有點兒力不從心,那么,瞄準更高目標也許是雪上加霜。我自己的公司經歷過幾個發(fā)展時期。曾幾何時,我們的目標僅僅是建立高級管理層和可行的管理結構,它們本身是基礎的基礎,必須各就各位,然后才能調高目標。如果你和你的企業(yè)溫飽難繼,現(xiàn)金流頻頻出現(xiàn)問題,意外接二連三,那么,你必須將全部精力投入完成短期目標的工作,直到壓力減緩。
我發(fā)現(xiàn)和提出的GTD模型的基礎其實很簡單:人們不把瑣事處理好,就不能放眼大局。有些時候,瑣事讓人忙得不可開交,制定目標就成了人為造成的沉重負擔。
也許你當前的狀況很好,無須確立目標或調整方向。不少成功人士推心置腹地說,自己從未刻意定過目標和計劃,只是機會來了,就去做而已。他們說是這么說,我相信,他們其實牢牢地抱定成功的愿望和夢想,所以才能看到機會,及時行動起來抓住機會。當然,堅定的方向感和目標感不一定是苦苦思索的結果。
什么時候該確立目標,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什么時候應該接受現(xiàn)狀,把它處理好,以期站穩(wěn)腳跟以后再調整方向,承擔更大責任,這問題實在不好回答。只有到了那一刻,你才知道答案。找到答案的關鍵,就在我提出的GTD模型的一條核心理念,即關注引起你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