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 事(3)

驚玉記 作者:南子


巴扎上,小販們鬧哄哄地叫賣著貨物,女人的頭上松松垮垮地包著頭巾,斜插著一頂黑色鑲金絲的小帽子,她們的裙子也很寬松,而且有一個不同的名字:艾特萊絲。這幾個奇怪的音節(jié)似乎是一口氣呼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他邊走邊看,額頭上滲出了一層細(xì)汗。這時,一陣模糊的音樂引起了他的注意。

起初,他不知道這音樂從哪兒來,好像是從清真寺的回廊傳出來的,聲音遙遠(yuǎn),猶如耳語,和維吾爾族人的禱告聲交織在了一起。就像那天,他一邊在玉石巴扎的路口邊等車,一邊看穿梭在鋪天蓋地的各種攤子上的人流,他們就好像永遠(yuǎn)也不知疲倦似的。

在玉石巴扎上,古遇到一位賣山玉的維吾爾族人。這個賣玉的男人叫木拉提。他來自昆侖山海拔兩千多米的喀什卡什鄉(xiāng),漢語的意思就是“玉石之鄉(xiāng)”,當(dāng)?shù)厝肆?xí)慣叫它“火箭公社”,大概是說它所居的位置很高很高的吧。

木拉提每個星期四上午從家里出發(fā),身上背著幾十公斤重的幾塊山玉,裹上兩個干馕。玉石料的密度大,背在身上很沉,這讓他看起來像微微躬身的老蝦米。每次下山,他都要翻越一座海拔近三千米的山,這些路幾乎垂直地開鑿在懸崖上,他必須走一步是一步,一步都不能打滑。他一側(cè)身,手就能伸到裹著巖石的云朵中去。

下了山就坐上班車,剛好就可以趕上每周兩天的玉石巴扎。吃完馕餅,在巴扎上找好一個位置安定下來,趴在放玉石的編織袋上睡一會兒。沒多久,集市上的人聲鼎沸吵醒了他,玉石巴扎已經(jīng)開張了。他抹去眼角的眼屎,把幾塊“山流水”擺放好, 等待買主。

到了下午,他的 “山流水”才賣掉了一塊:八十元。有巴掌大小。集市就要散了,他去馬路對面的“卡瓦”攤上吃了兩塊“烤卡瓦”,又吃了一份拌面。看看天色,要回去了,下星期再來。他笑了笑,打了幾個飽嗝,齒間還留有沒剔除干凈的“卡瓦”雜質(zhì),站在冒著熱氣的“卡瓦”攤位旁,他同意古給他拍個照。

他把古給他照相看做是對他本人的一種接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