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曲線的移動
一般來講,價格對需求量的影響最大,但也不完全這樣。下面是K棒球隊比賽門票的價格和需求量的變化圖。
① 2008年,K棒球隊因為成績不好,原來10 000韓元的門票只能賣到5 000韓元,因為門票價格降低到5 000韓元,觀眾是10 000名(A→B)。
② 但是2009年K棒球隊再次拿到第一名,人們又開始聚集到賽場。因此K棒球隊比賽的門票再次恢復(fù)到10 000韓元,因此觀眾也是10 000名(B→C)。
雖然兩種情況的需求量都一樣,但兩者的需求并不是一回事。2008年價格降低,賣出了10 000張門票,政府如果阻止價格上漲,為什么供給量會減少?2008年降低價格賣出10 000張門票的情況下,需求量從需求曲線上看是移動的。2009年球隊成績提高,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線又向右移動了。隨著價格的變化,需求量也在變化,即門票價格從10 000韓元降到5 000韓元時,門票需求量增加,也是需求曲線的變化(需求量的變動),需求量也會根據(jù)價格以外的因素而變化,即球隊第一名時,門票需求量的增加是隨需求曲線自身的移動而變化的。
如果K棒球隊比賽門票的價格停留在5 000韓元,會賣兩萬張門票(C→E)。如果K球隊比賽門票再次調(diào)到10 000韓元的話,門票的需求量會是10 000張,需求曲線會移動(E→C)。
從K棒球隊比賽門票的需求量變化圖可以看出,價格的變化從需求曲線上來看就是需求量的變化(需求量的變動)。隨著預(yù)期的變化,需求的變化是需求曲線本身的變化(需求的變動)。隨預(yù)期變化等需求曲線本身變化的不是“需求量”,而是“需求”。
影響需求量的因素
看一下前文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知道,K棒球隊比賽的門票價格變化時,在相同的需求曲線上,只是需求量在變。但是K棒球隊在2009年獲得第一名時,門票銷售量增加,是需求曲線自身在移動,需求在變化。那么,整體需求本身增加或者減少的原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