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每一個民族的重力場。
當代中國,那些真心關心中國未來的人,都應該有這種順天應民的歷史高度和歷史感。鄧小平是有這種高度和歷史感的。他說,假如改革導致貧富懸殊,改革就失敗了。為什么失???因為這種改革會把中國推回周期律。當前中國也是有這種歷史感的?!耙匀藶楸尽?,發(fā)展轉(zhuǎn)型,提出解決貧富懸殊問題,提出公平正義,提出有包容的增長等等,就是站在了這種歷史高度上。
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百分之百地復制過去是沒有出路的。黃帝以后中華民族歷經(jīng)演變?nèi)诤?,今天的中華民族就是大融合的結果。秦以后的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幾千年來,代代相承又代代相異。傳統(tǒng)需要與時俱進,而生活之樹常青。在當今中國,將市場經(jīng)濟同公平正義結合起來,可能就是解決分配不公的歷史切入點。
我們把下層人民制造的這個周期律和中國傳統(tǒng)結合起來看,會有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在中國歷史傳統(tǒng)中,下層人民和文化精英在“公平”這個問題上高度一致??追蜃油ㄟ^“不患寡而患不均”來推崇社會公正;陳勝吳廣們則是用周期性的行動來推動相同的理念;幾十年的社會主義教育,也是強調(diào)公正平等。固然,社會不可能絕對公平,但是,一個社會不能人為地制造豪強,制造不公平,更不能將不公平的現(xiàn)象裝扮成“神圣的權利”、“天賦人權”、“普世價值”。在某種程度上,搞這種忽悠的個別“文化精英”早就背叛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文化精英的“公平”傳統(tǒng)。
公平是歷史的選擇。想要得到歷史尊重的人,首先必須尊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