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齊楚之間來回穿梭搖擺的蘇秦,連自己也沒有分清楚,自己到底是站在了齊國這一邊,還是站在了楚國那一邊。但大多數(shù)時候,至少在蘇秦看來,自己是充當了一個潛伏在齊國的燕國間諜。在齊國的這些年,這一系列的政治活動,的確是使齊國受益匪淺;但是仔細想來,這一切,又都為將來齊國的眾叛親離埋下了很深的伏筆。這期間,他大肆勸諫齊王南征北戰(zhàn),向一個又一個國家發(fā)起了侵略性的戰(zhàn)爭,一度使得齊國成為了當時的公敵。樹敵眾多的齊國在蘇秦的建議下,依然瘋狂地進行著搶地掠財?shù)臓帄Z戰(zhàn)。公元前286年,齊國在蘇秦的勸說下,大舉攻宋,滅掉了宋國。公元前284年,燕國見齊國孤寡失利,樹敵眾多,聯(lián)合趙、魏、韓、秦四國,封樂毅為統(tǒng)帥,以燕國軍為主力,秦、趙、韓、魏四國之軍為羽翼,軍威盛大,揮軍伐齊,一場聲勢浩大的戰(zhàn)爭拉開了序幕。
當時的齊國還沉溺在滅宋的驕傲自大中,自信心膨脹到了極點。況且齊國畢竟是一個軍事大國,擁有精兵良將百萬,戰(zhàn)車千乘,后方糧草儲備充裕。見到五國浩浩蕩蕩的大軍,齊國雖然也一時驚慌,但立馬冷靜迎戰(zhàn),調集全國的主力軍,聯(lián)營列陣于濟西,攔截五國聯(lián)軍。樂毅率聯(lián)軍和齊軍在濟水這個地方進行了大會戰(zhàn),大敗齊國的軍隊。齊軍主帥當場陣亡,全軍潰散,其余部隊退守回國都臨淄。
五國按照原訂的計劃,在齊軍大敗之后,分各路進攻齊地:趙軍北上攻取齊國河間之地,秦軍南下占商業(yè)名城定陶,魏國進軍齊國東南取彭城,樂毅率燕軍主力向東攻破臨淄直搗膠東。僅僅半年時間,齊國徹底大敗,領土也被五國瓜分殆盡。至此,曾經(jīng)在中國大地上稱霸一時,使強秦不敢出函谷關的齊國,成為了歷史永遠的過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