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四歲開始,你要學著認識自己。
寫這本書的時候,我距離自己的少年時光,已經(jīng)整整過去了十五個年頭。那些初初懵懂的心事,還有羞澀中透著孤傲的笑容,都已經(jīng)漸行漸遠,無從捉摸??墒俏疫€是每天都會讀到羞澀的少男少女們,寫給我的信件,那是一些自我分裂的心事,其間滲透著重重疊疊的心靈暗傷。這讓我恍惚間,再度回到從前的日子里,感受當年的困惑和熱烈的叛逆,還有那深刻的憂傷。
十五歲的時候,我也曾經(jīng)是一個叛逆的少年。為了心儀的人,不惜逃課;想要變得光彩四射,引起他人的注意,喜歡嘩眾取寵,讓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名字;最離譜的是,居然將自己當做一個小丑,故意在他的面前裝作沒心沒肺,說哭就哭,說笑就笑??上О胍剐褋恚€是懷著一種深重的恐懼,不敢面對自己矛盾百出的嘴臉。時而憂愁,時而歡喜,情緒常常從谷峰直接落入浪底。一臉滿不在乎,內心卻波濤暗涌,卑微得要命。
我想說,每一個人的青春歷程,都伴隨著人格和心靈的蛻變:迷茫和孤獨,痛苦和困惑,墮落和掙扎,進取和無奈,都是正常的心靈體驗。正是在這些過程中的磨礪,才最終發(fā)展出了完整的人格自我。恰恰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更加珍視這段少年時光。
為此,我要向所有踏入少年時光,或者已經(jīng)進入青春激流中的朋友們,道一聲晚來的祝賀。也許你還沒有意識到,你可以用自己,還有時間,和自己進行一場精心的實驗。在你生活的河流里,你既是河水,同時又自主掌握著流向。如果能夠一邊流淌,一邊觀察自己,體驗流淌的歷程,你就不僅僅只是河流本身。有人說生活就是一場戲,每個人既是自己的導演,也是自己的演員,道理也在于此。你想要把自己導向何方,動力全在于你。
如果人生是一場長長的馬拉松,那么我們走過的每一段路,都需要巨大的能量才能完成。童年的能量來自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滋養(yǎng)和推動;到了少年時期,父母留下來的愛的滋養(yǎng)和精神的推動,已然變成我們自己內在的東西,構成我們自我的認知。我們如何認知自己,就會如何做自己。
一個少年,如果認定自己是一個英雄和勇者,就絕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她)會千方百計地做回勇者;如果一個少年認定自己是個失敗者,他(她)就會時時刻刻想要尋求幫助,依附他人,不敢輕易嘗試,甚至倒在原地不敢再動。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反差呢?這里就存在著一個自我認定、自我認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