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擊對方的關鍵在于考慮事情的靈活性
循規(guī)蹈矩的人,只會按常規(guī)機械地回答問題,因此,容易被誤認為是一個無聊的人。這種人平常講話也缺少趣味。如果想一語驚人的話,思維就不能受一般常識的束縛。
小孩子間的講話,因為不受嚴肅呆板的常識的束縛,所以聽起來很有趣,因為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在某個小學的理科課上,當老師問:“冰融化后,變成什么呀?”一個男孩子大聲回答說:“變成春天!”引得全班同學大笑。
這種回答,如果腦筋不靈活的話,是很難做到的。
專欄作家安·蘭德斯曾經(jīng)受到白宮的邀請。
當時,政治家們很好奇地圍住她說:“你就是那個蘭德斯嗎?給我們講個有趣的事吧。”
據(jù)說蘭德斯迅速作出的回擊是:“你們是政治家吧?請說個謊言吧。”真是有趣的回擊。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辭職的時候,在議會上曾被嘲笑說:“你已經(jīng)沒有地方去了,去做世界銀行的總裁怎么樣?”對此,撒切爾輕描淡寫地回敬道:“那也不錯啊?!币米h會上的人都笑了。
回擊力和靈活的想象力一樣。甚至可以說,沒有靈活的思維,就做不到回擊。
如果腦筋死板,狹隘地接受對方所講的一切,根本無法作出機敏的回擊。
當上司說“是還是不是,說說看看”的時候,能一邊笑著一邊說“是也是不是”。真想磨煉出那樣的想象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