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困的見證
由于糧食匱乏,居民在糧食消費中,誰也不敢大手大腳,而必須精打細算了。
1955 年,全國通用糧票起初的最小面額為4 兩 (16 兩制) 即新制的2 兩半(125 克)。災荒時期不能符合精打細算的現(xiàn)實需求,于是各地便出現(xiàn)了面額為“一兩”甚至“半兩”的?。ㄊ校┘壖Z票。
1960 年流行較廣的上海市的5 錢或半兩(10 克重)糧票,便成為外地人夸獎上海人精明的首選話題。當時憑此小票可以買一碗豆?jié){,或一根油條。但也因此遭到北方漢子的譏評:“上海人小家子氣實足!糧票居然有半兩的,在全國堪稱獨一無二,虧他們想得出!”其實除上海市外,其他地方也發(fā)行過半兩糧票。
但誰也意料不到,今天的收藏家在南京發(fā)現(xiàn)了一種壹錢(5 克重)的糧票!據(jù)說由南京市糧食局于1960 年發(fā)行。這乃是世界上面額最小的糧票!
對于收藏家們說來,這壹錢糧票成了令人驚疑的話題,它模糊地展現(xiàn)那艱難歲月的灰暗記憶。
這枚壹錢糧票全稱是《南京市糧食局流動購糧憑證》,它因幾十年飄泊早已面目全非,多處模糊不清,背面4 條“注意X(事)項”隱約可見:
①本券僅限在XXXXX 區(qū)使用
②本券票面XXXX 秤
③本券當年XX(使用)過期X(作)廢
④本券為無價XXX(票證不)得投機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