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遵照心靈的健康常識行事,否則身體健康的所有常識都是無稽之談。而且,盡管“健康的體魄中有健康的心靈”要比用充滿抵制的心靈去維持身體健康來得更為持久,但除非擁有健康的精神,否則前者也不能保持長久。
說到有關精神的常識,我們另找時間多討論一些。
說到心靈,我們看到它允許讓自己充滿抵抗是很不明智的,而且是愚蠢至極的。
我們都熟悉孩子們那種無止境的好奇心:為什么會下雨?水是怎么到天上去的?水為什么會變成氣?為什么云不會掉下來?其實,有沒有得到答案對他們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當他們對身邊的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時,他會一直地追問下去。獲取答案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他們所看重的是那句“為什么”。
但有一個問題可以讓所有人停止追問“為什么”,這個問題就是: “為什么要追求幸福?”當問到我們想要什么時,除了幸福之外,我們可以對每一個答案產(chǎn)生更多的“為什么”。比如,為什么要練得這么辛苦?為什么要贏得冠軍?為什么要致富與成名?為什么要買好車、大房子和游艇?
當問題轉為“為什么要追求幸?!睍r,答案其實是簡單而肯定的。我們追求幸福,因為幸福是生命的一種基本需要。當答案是“因為這樣可以使我幸?!睍r,沒有任何說法可以去挑戰(zhàn)它的正確性與終極性。幸福在所有目標中是至高無上的,其他所有目標的終點都只是去往幸福的起點。
保持沉著、冷靜是你拒絕被侵害的基本功。
在孩子的教育中,教授他們記住保持心靈健康的簡單常識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教給他們的是思想抵抗的無用和純凈心靈的健康。
如果孩子擔心自己的功課,他那是正在抵抗在班級落后的可能;讓他知道擔心會影響他的學習。告訴他如何放下?lián)模麑l(fā)現(xiàn)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功課,而且也記得更牢。
通過遵循同樣的法則,可以教授孩子焦慮感只會影響他們的進步。焦慮感有時候是來源于遺傳性的神經(jīng)不穩(wěn)定,應該培養(yǎng)孩子去除這種焦慮感。
但是,唉!當父母本身都無法擺脫那種焦慮感的時候,他們又如何去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聰明地生活,不受那些無用抵抗的困擾呢?對于任何的父母來說,無論什么時候學習都不晚,如果他們都有勇氣向孩子承認他們將會幫助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學習,那么就沒有孩子會或者能夠產(chǎn)生焦慮。孩子得到了適當?shù)慕逃?,當他們長大時,他們會給他們的孩子一個什么樣的開始---一代一代傳下去的是多大的一筆財富!這會實現(xiàn)嗎?我們當然希望如此。